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 增添和谐合力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工作,贯穿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基本特点
对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待。
1、从群众的角度来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二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2、从干部的角度来看。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在中国各级干部中,镇、村干部最直接面对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群众工作能力方面,镇、村干部应该是最强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群众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要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一些镇村干部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2、要乐于做群众工作
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3、要勤于做群众工作
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本文2011-07-18 19:35:3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