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县委书记党代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xx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全面开启“十二五”征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回顾总结县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科学发展促转变,励精图治谋跨越,为推动xx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而努力奋斗。
一、县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危机,千方百计保增长,圆满完成了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8.5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8亿元,较2005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9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39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49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4.6%。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卫生县城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25.9亿元,二产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达70%,较2005年末提高了11.5个百分点。造纸、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达54.2%。骨干企业快速扩张,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77家。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申报专利733件。工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10年底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25家,实现产值136亿元,利税16.3亿元,先后被评为全省示范产业集聚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产业集聚区;詹店工贸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专业园区。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性机遇,强力招商引资,全面对外合作,着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先后引进了投资25亿元的风电产业园、投资7.1亿元的昌昊带钢和钢结构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促成了晋煤集团、许继集团、中轴集团等大型企业来武投资合作。五年来,全县累计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91个,完成投资额174.1亿元,年均增长24.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42.8亿元,利用外资7628万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52%。
四是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城区道路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造,集中兴建了龙泉湖公园、人民广场等城市游园,开发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城市框架逐步拉大,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较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5.1%,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县城。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引黄补源和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优质粮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80%以上,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7万吨,连续五年丰产丰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85%以上的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建成市级以上示范社23家,带动土地依法流转3.8万亩,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西陶镇王顺村、龙源镇东马曲村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建了41个新农村示范村;以“清洁家园、建设新村”为主题,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名创业之星”、“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标准兴建了一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全民健身工程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民参保,走在了全省前列;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完成了xx一中新校区、焦作护理学校新校区建设和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慈善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光彩事业、温暖工程有序推进,更多弱势群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平安xx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纵深推进,各类不安定因素及时妥善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是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发展意志进一步统一。支持县政府依法行使职能,全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围绕重大工作和阶段性中心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发挥经济统战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村街的发展和稳定;鼓励支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推动了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深入发动群众,形成了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八是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县委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职能,工作程序更加规范,重大决策更加民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按照“三推一测一考一票决”的程序,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深入推进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建示范工程,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圆满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认真贯彻《廉政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纠风治乱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力攻坚的五年;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县五大班子协调配合、务实奋进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务实重干、扎实工作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中共xx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发展是统领,必须牢牢把握,始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改革开放是动力,必须始终坚持,逐步拓展到更深更广领域;项目建设是支撑,必须强力实施,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改善民生是根本,必须认真落实,保证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建设是保障,必须不断加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较低的基本县情还没有彻底扭转;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份额小的发展瓶颈还没有完全突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带动能力急需提高;节能减排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准确把握xx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谋划发展、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我们面临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全面展开,一系列优惠政策都将兑现实施,必将引领河南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xx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中心地带,周边城市产业辐射的叠加效应将逐步显现,共享资源技术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xx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我们面临着极其难得的优势凸显期。xx紧临郑州,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缘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京广铁路焦作东站和詹泗路升级改造、桃花峪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焦郑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必将构筑起对接郑州、融入郑州的黄金通道,必将把我们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滩区土地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加速发展的后发优势,为我们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经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正在汇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兴工强县、项目带动、对外开放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工业实力强劲、农业基础稳固、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建设靓丽、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新xx,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
奋斗目标是:一个前列,两个转变,三个突破,四个提升。
一个前列: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达到350亿元,人均突破4.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到2015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0亿元。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中原经济区前列。
两个转变:一是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到2015年,全县居民消费率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下降15%左右,三产比调整为7∶69∶24。二是领导方式明显转变。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践行和落实,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经济管理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执政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个突破:一是做大做强造纸、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精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强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拓宽发展平台,争取到“十二五”末,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0亿元,外贸出口增长30%以上,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三是高标准建设城东新区,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城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5万,跨入中等城市行列,并带动中心城镇和广大农村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个提升:一是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分别达到2.7万元、1.3万元,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科教文卫、劳动就业等保障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5条小康指标全部完成,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三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公共秩序、人居环境、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四是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领导方式实现大转变,干部作风更加务实,行政效能更加高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之,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xx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新兴中等城市,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xx必将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实现上述目标,务必
现在,我代表中共xx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全面开启“十二五”征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回顾总结县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xx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科学发展促转变,励精图治谋跨越,为推动xx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而努力奋斗。
一、县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危机,千方百计保增长,圆满完成了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8.5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8亿元,较2005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9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39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49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4.6%。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卫生县城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25.9亿元,二产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达70%,较2005年末提高了11.5个百分点。造纸、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达54.2%。骨干企业快速扩张,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77家。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申报专利733件。工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10年底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25家,实现产值136亿元,利税16.3亿元,先后被评为全省示范产业集聚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产业集聚区;詹店工贸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专业园区。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性机遇,强力招商引资,全面对外合作,着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先后引进了投资25亿元的风电产业园、投资7.1亿元的昌昊带钢和钢结构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促成了晋煤集团、许继集团、中轴集团等大型企业来武投资合作。五年来,全县累计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91个,完成投资额174.1亿元,年均增长24.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42.8亿元,利用外资7628万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52%。
四是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城区道路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造,集中兴建了龙泉湖公园、人民广场等城市游园,开发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城市框架逐步拉大,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0%,较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5.1%,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县城。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五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引黄补源和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优质粮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80%以上,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7万吨,连续五年丰产丰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85%以上的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建成市级以上示范社23家,带动土地依法流转3.8万亩,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西陶镇王顺村、龙源镇东马曲村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建了41个新农村示范村;以“清洁家园、建设新村”为主题,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名创业之星”、“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标准兴建了一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全民健身工程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民参保,走在了全省前列;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完成了xx一中新校区、焦作护理学校新校区建设和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慈善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光彩事业、温暖工程有序推进,更多弱势群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平安xx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纵深推进,各类不安定因素及时妥善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是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发展意志进一步统一。支持县政府依法行使职能,全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围绕重大工作和阶段性中心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发挥经济统战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村街的发展和稳定;鼓励支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推动了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深入发动群众,形成了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八是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县委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职能,工作程序更加规范,重大决策更加民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按照“三推一测一考一票决”的程序,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深入推进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建示范工程,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圆满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认真贯彻《廉政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纠风治乱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力攻坚的五年;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县五大班子协调配合、务实奋进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务实重干、扎实工作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中共xx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发展是统领,必须牢牢把握,始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改革开放是动力,必须始终坚持,逐步拓展到更深更广领域;项目建设是支撑,必须强力实施,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改善民生是根本,必须认真落实,保证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建设是保障,必须不断加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较低的基本县情还没有彻底扭转;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份额小的发展瓶颈还没有完全突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带动能力急需提高;节能减排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准确把握xx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谋划发展、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我们面临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全面展开,一系列优惠政策都将兑现实施,必将引领河南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xx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中心地带,周边城市产业辐射的叠加效应将逐步显现,共享资源技术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xx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我们面临着极其难得的优势凸显期。xx紧临郑州,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缘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京广铁路焦作东站和詹泗路升级改造、桃花峪黄河大桥、焦作黄河大桥、焦郑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必将构筑起对接郑州、融入郑州的黄金通道,必将把我们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滩区土地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加速发展的后发优势,为我们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经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正在汇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兴工强县、项目带动、对外开放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工业实力强劲、农业基础稳固、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建设靓丽、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新xx,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
奋斗目标是:一个前列,两个转变,三个突破,四个提升。
一个前列: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达到350亿元,人均突破4.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到2015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0亿元。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中原经济区前列。
两个转变:一是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到2015年,全县居民消费率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下降15%左右,三产比调整为7∶69∶24。二是领导方式明显转变。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践行和落实,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经济管理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执政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个突破:一是做大做强造纸、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精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强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拓宽发展平台,争取到“十二五”末,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0亿元,外贸出口增长30%以上,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三是高标准建设城东新区,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城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5万,跨入中等城市行列,并带动中心城镇和广大农村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个提升:一是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分别达到2.7万元、1.3万元,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科教文卫、劳动就业等保障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5条小康指标全部完成,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三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公共秩序、人居环境、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四是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领导方式实现大转变,干部作风更加务实,行政效能更加高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之,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xx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新兴中等城市,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xx必将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实现上述目标,务必
2011年县委书记党代会工作报告
点击下载
本文2011-07-14 22:48:32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11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