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一、发展现状
基础设施:县文化馆拥有房屋60余间16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208件,图书32000余册,每年订阅报刊60多份,安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一套(包括一台服务器,一台投影仪和一套数字接受设备)。全县建成规模在 200平方米 以上的宣传文化站7个,个别乡镇文化站“有站无室”,属于“空壳站”。建成乡镇体育活动站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各乡镇自筹资金建成村文化室68个,大多数条件简陋、设施缺乏,能够正常开展文化活动的不多。建成 “农家书屋” 83个(其中74个设在村委会,8个设在学校,1个设在敬老院)。省新闻出版局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400册,报刊7种,期刊168册,音像制品117张。
文化队伍:全县文化工作者共81名,其中文体局机关16名(行政7名,文化事业2名,体育事业7名);文化馆在编21名(群文8名,博物7名,图书3名,原剧团留守3名);乡镇文化专干44名,全部为文化事业人员;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兼职人员83名(大部分由村干部兼任);县文联所属的作协、书协、美协、摄协、音协“五大协会”相继成立,发展会员400多名。
文化活动:一是借助民间传统节日,开展以传统社火表演为主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体局组织,县城部分单位举办的元宵灯谜灯展、歌唱晚会、焰火燃放、社区秧歌表演和民间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大多数乡镇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赞助、群众捐款等方式,筹措资金,自发成立“元宵会”群众组织,开展社火秧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群众自发组织的自乐班、演出团和文艺小分队,采用自编自演的方式,以**民歌、**老调、唱念宝卷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较差。文化馆办公设施陈旧,桌椅、展柜展橱、书柜书架、电脑、照相机等物品大多都是从上级部门或外单位争取来的“退休”设备,展厅安全设施落后,导致馆藏文物“以藏为主”,仅限于临时举办一些书画作品、工艺品、文物复仿制品展览,文物精品的宣传教育功能难以发挥。乡镇文化站因缺少配套设施,“空壳站”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文化站长期闲置或被挪做它用,难以发挥其功效。
2、文化队伍参差不齐。文化馆现在编21人,要适应图书借阅、群文辅导、非遗普查、文物展览、普查、管护等工作,人员显得紧缺,加之专业人员少,部分业务骨干退休或临近退休,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群文培训和图书业务培训难以开展。乡镇文化专干不专,大部分时间忙于其它事务,从事专门文化工作时间不多。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大多数由村干部监管,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不高。导致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不正常,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活动单一。活动少,开展不平衡,乡村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有差异,部分乡村仅限于开展节日文化活动,经常性活动少而单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三、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我县文化建
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2011-07-08 22:20:1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