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人本文化建设对策和途径
企业文化如同文化之于一个国家,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是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最高表现,是电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是电力企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形象的有力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经济转型期,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历史机遇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企业创造价值是通过三个层次进行体现的,即战略、战术与执行。战略,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战术,是管理方式的体现;执行,是操作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战略方向是否正确,战术意图是否明晰,执行能力是否到位,企业文化素质则起着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要做到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趋势、国际能源环境保护高要求、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总体形势,充分调动“人”这个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因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升级。要做到把握机遇,克难奋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争取、建立、强化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可持续价值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产业领域向多元化、集团化推进,最终成为模范公司、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高效、快速、健康地建设和发展。那么,应当毫不犹豫,与时俱进,切实加强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简要阐述电力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一、健全刚柔相济的制度体系和执行机制
简单的说,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就是“大棒”和“胡萝卜”。如果说刚性制度是大棒,那么人本文化就是胡萝卜,刚性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和前提,人本文化就是员工以企为家情感产生的纽带和源泉。只有刚性管理融合人文关怀,实现有机统一,制度才能被员工自觉理解、愉悦接受并认真执行,才能全面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增强电力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第一,制度规范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怀的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不要刚性管理,而是要刚柔兼济;注重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并非是释放人性的弱点,而是要严爱相融。基于这个原则,企业要在继承电力行业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好的外部包括优秀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实情,坚持深入基层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按照尊重、理解、相信员工的思路,科学地酝酿、制定和修订制度,增强制度的普遍性、可行性、操作性、人文性,使制度条文能够上下认同,执行畅通无阻,从而实现执行力的提升。
第二,确保制度统一规范性。建立或明确制度管理部门,如政策研究室、法规处等,就是很好的制度智囊或管理机构。由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审核、协调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统一梳理和审核,统一规范和管控。防止制度部门化、狭隘化及片面性、主观随意性,防止条文矛盾冲突,漏洞缺位或以偏概全,从而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协调性、工作指导性和员工适应性。
第三,要加强制度科学化的研究。社会是发展的,客观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员工的思想理念和接受程度也会随之变化而变化。制度管理部门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跟进制度的调整优化工作。组织制度实施工作总结或研讨会,经常听取员工的反应或建议,及时修订不适应的制度或条文。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管理研讨会等形式,开展管理制度的探索、会诊。
第四,结合相关活动开展制度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每年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活动、质量管理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推动有关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结合活动的开展,认真观察、实时检验具体管理制度中“大棒”与“胡萝卜”的分量、比例及适用度,在实践中完善制度条文,以提升管理制度的实用功能。
第五,确保制度条文和执行的公平公正。制度制定和实行的公平公正,是切实维护制度尊严、广泛体现人文关怀的根本保证。“不患贫,只患不均”,在历史和现实中给予我们太多的教训。只有代表绝大多数员工利益、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注重人文关怀的制度,才能落地开花,产生积极功效。执行制度时,既要维护制度的尊严,又要考虑员工积极性的保护,做到宽严并用,刚柔相济。慎用既往不咎或下不为例,做到对事不对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时时一样。
第六,加大管理制度宣传和导向力度。制度公开是保证顺利执行的基础,实践中,克服发个文件公布一下了事的做法,因为员工知晓范围和理解程度毕竟有限、不一致。应及时组织全员学习相关制度,让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相关宣传报道工作,树立执行制度的标杆典型,营造良好的制度实施氛围。
二、营造“主人翁”精神回归的政治环境
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员工政治关怀平台,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更是呼唤“主人翁”精神回归、保证员工健康成长的支点和焦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政治关怀是人本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归属感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如果落实不到位,文化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人文关怀也就无从谈起。
努力营造“主人翁”精神回归的政治环境。企业要有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政治气魄,善于把握大局,勇于继承和坚持过去好的政治思想工作传统和方法,不怕操作上的麻烦和繁琐,支持并通过工会工作的全方位启动和深入,全面引导、提升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尽力构建“主人翁”精神回归的人文环境。员工的归宿感一经产生,就会激发强大的责任感、自豪感,进而企业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树立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荣辱感。企业工会既是管理层联系员工的桥梁,也是党组织教育员工的纽带,还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和维权的后盾。有人做过调查,企业让员工参与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会提高他们的士气;被征求意见的人越多,士气就会越高。“子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贫”,只有当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时,才会做到以企业为家,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连接在一起,迸发出“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荣辱感。
创造条件增加员工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完善和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使其发挥“职工之家”和群众文化活动“俱乐部”的作用。落实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方针、决策提交职代会审议的工作程序,有序推进企务公开、群众评议和对话互动活动。广开言路,通畅上下沟通渠道,如建立总经理信箱或接待日制度,让员工能够直接与决策层对话,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参与管理。同时,管理层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真实的信息,能够及早制定相应问题的应急预案或对策。因为,信息梗阻、政策走样问题往往出现在执行落实的层面环节上。
三、完善绩效管理和用人育人机制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是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理顺员工晋职晋升路径,推行任务目标深度量化管理及考核机制,使员工能动效应发挥最大化,也是丰富企业人本文化、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方式。
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确保各司其职、管理顺畅、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将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制作成工作卡,完善挂牌上岗机制,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自我警示提醒,接受互相监督和社会监督。会同纪检监察部门,推行履职监督和缺位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责任不明、推诿扯皮、脱岗卸责等问题。
要推进目标任务深度量化管理机制。干了多少,干得如何,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实行按职能职责定岗位,依岗定工作量,尽量把员工的职责任务细化,明确工作标准、要求及时限,用数据分别显示,纳入个人工作目标管理。可以有效鞭策“南郭先生”振奋自强,克服平时工作和稀泥、总结写得天花乱坠的不良工作态度和作风。
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完美的考核机制,可以明晰员工平时干了什么,工作怎样干的,干
浅谈电力企业人本文化建设对策和途径
本文2011-07-01 08:11:2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