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思考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11-06-09浏览:2746下载235次收藏
摘  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能否深入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的方法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基本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假命题的问题,即社会建设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就涉及到有没有一套促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科学方法。我们认为,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一是要放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研究,二是要放入社会主义的建设史中研究,三是要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要与国外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whether does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to involve two basic questions thoroughly: first,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second is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issues. the basic point of the first question is mainly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s a true proposition or a false proposition, namely, it is the question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arxism. the second question d on the first issue basis, if this proposition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re is not a set of involv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s. we believed tha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 to promote the marxist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studies, it is necessary to put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and second, to put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i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is the third, four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with foreign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能否深入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的方法问题。第一个问题的基本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假命题的问题,即社会建设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个命题成立,就涉及到有没有一套促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科学方法。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个命题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命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首先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个命题呢?因为当前学术界存在这“马恩差异说”(“马恩对立论”)和“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甚而有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的声音,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问题上提出了与传统不同的看法。 俞吾金教授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就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至少应该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指马克思本人提出的理论体系; 二是指马克思的同时代人和后继者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对马克思思想所提出的解释体系。显然, 这两个含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问题上,提出了反传统的观点。但是我们中国学者又不能像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方法提出问题 ,其结论何以能让人信服?笔者赞同梁树发教授提出的马恩关系研究中“思考的‘统一论’取向更重要”[2]的观点。因此,我们在这里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的理解同样有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创新和发展了的具有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个命题也应该放在这两个层次上理解,即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二是地域化、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那么“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个命题或者说这两个层次上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两个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有无社会建设的思想或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命题的真伪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有无社会建设的思想或理论的问题。从概念所承载的内容出发来判断概念的真伪,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从上面两个层面上分别做出说明。我们知道,社会建设首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的,那么,能不能就此推定,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也有社会建设思想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在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即尽管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理论主题、具体问题等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有一条始终不变的魂,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面临和集中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可能连预测都不可能做到,但并不能否认他们没有做过方法论方面的说明。
首先是第一个层面,即马克思恩格斯有无社会建设的论述或思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开始暴露出来。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分析当时的时代性问题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且主要是通过革命和批判的手段来实现其理论的功能,因而带有浓厚的革命哲学的色彩。马克思主义是用来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既包含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法论,也包含建设政权的科学理论。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社会主义建设哲学进行争论,就是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的短暂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认识的不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社会建设、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等内容被人们所忽视,其哲学的建设性形态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其实在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造世界比解释世界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只有在改变世界中才能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又在于指导实践,改变世界。对“改变”如何理解?其实“改变”就是实践,在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时,实践具有革命的意义,而在革命后的建设时期,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实践就是建设。因此,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有社会建设的思想。
同时马克思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也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4]同时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5]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社会系统由四个基本的子系统即经济系统、社会生活系统、政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基本思想。因此,这就存在一个广义上与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广义的社会就包括四大系统的辨证统一,泛指人类的全部社会交往与活动。狭义的社会就是马克思社会系统中的社会生活子系统,主要是指除经济、政治、文化以外的广泛的社会活动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就是关于这四大子系统之间和各个子系统内部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总体性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有社会建设观点的。
对于第二层次的问题即地域化、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无社会建设的论述,一般没有多少疑问。仅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的观点出发, 尽管社会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但并不能否认党在这之前曾有过社会建设的思考和安排。 以毛泽东思想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