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苗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苗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调研工作的通知,xx县林业局由林木种苗站于5月20日至26日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开展了调研工作,认真调查了近几年种苗生产情况和苗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xx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县林木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事业齐头并进,经过努力,在深化苗圃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调整种苗结构,着力提高种苗质量,林木种苗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一是种苗基地建设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良种苗木按省州标准建设2处定点育苗基地;二是种苗基地设施得到改善,育苗面积较大的各个苗圃水、电、路齐全。
(一)2011年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xx县现有苗圃118个,总面积458.8亩,培育有杉木、草果、油茶、桉树、桤木、西南桦、华山松和攀枝花等22个树种苗木,预计总产苗量1611.4万株,经营方式匀为个体育苗。苗圃面积小,多数为临时山地苗圃,面积2亩以下的有74个,占63%。
(二)苗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
近几年来,xx县各项造林用苗均为合同订购苗木,“十一五” 期间共与个体育苗户签订育苗合同66份,订购苗木2038万株,占项目造林总用苗量2882万株的70 %。在2005年前,林业局和各乡镇林业站均有以国有或集体的经营方式参与种苗生产,苗木供应占全县造林用苗量的74%。但在我县因受山区立体气候显著,造林树种、品种多,用苗量小。同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雨季造林时期各地交通困难,因此,集中大型苗圃建设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国有或集体育苗经营方式发展和壮大。只能因地制宜,采取造林地就地育苗,发展个体育苗。2005年后,国有、集体和企事业单位育苗逐渐退出苗木生产,至2011年,个体育苗成了我县种苗生产经营的主体,苗木供应率占100%。但多数苗圃规模小、生产者变动大,无专业的育苗户和龙头企业。
(三)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1、基地化、规模化趋势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拉动了我县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以油料树种苗木定点育苗为试点,推动苗圃基地化、规模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0亩以上苗圃7个,20亩以上的苗圃2个。
2、高标准组织生产 2010年初百年一遇的干旱给我县苗木生产者和管理者上了极其重要的一课,育苗户高重视苗圃地的选择和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种苗市场信息。新育苗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组培苗、嫁接苗、扦插苗、容器育苗技术已在核桃、桉树、油茶、华山松等苗圃引进应用。
3、育苗品种良种化 根据省、州造林苗木质量管理要求,油料树种大部份苗木使用良种苗木造林,其它树种积极到省站调运种子。
二、苗木生产基地(苗圃)管理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种子法》和《种子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护造林大户的利益,我县在种苗生产过程中严格执
县林业局苗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本文2011-06-02 18:00:1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