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食品消费已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转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提高监管职能,才能为老百姓提供稳定、安全的消费市场环境。
xx工商局的管辖区域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42.9万,农业人口逾100万,有45个乡镇、760个行政村,幅员面积2063平方公里。因此,维护xx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食品安全,有针对性地加大食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是县工商局当前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艰巨任务,也是县工商局的一项光荣而义不容辞的职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xx工商局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坚持引导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随着农村食品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区及农村主要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得以好转,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xx农村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农民识假、辨假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加之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监管面临严峻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有效发挥。
经过思考,拟就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构建有序的监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简略地谈一些看法。
一、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单一比较薄弱
目前,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主要是基层工商所,有些所往往只有很少几名工作人员,其管辖的区域半径长,多则达数十公里,涉及场镇多、网点多,加之交通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出现了监管区域广、监管工作量大、监管难度增加等新情况。由于执法人员要把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检查一遍,需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极容易出现“游商”与监管绕圈圈,无照经营、假冒伪劣,短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
(二)一线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现实要求不完全适应
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人员多是基层工商所干部,而基层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平时事务繁忙,不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不强;不能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知之不多,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一些监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巡查时走马观花,忽视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
(三)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较为淡薄
农村消费者主要认可价廉的商品,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买东西虽然也会“货比三家”,但往往是比价格、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同时,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四)农村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设施不足或缺乏
《特别规定》中提出了由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四个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的监管,其余三个部门均有相应的法定质量、卫生检测机构,监管操作性很强,而工商部门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设施配备极不完善,检测手段极为简单,监管人员仅凭眼观、手摸对市场进行检查,对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过期变质,相关证照不齐或无证等还能检查识别,但对于食品添加剂、成份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却无法检测。
(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不健全不完善
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行政的一项新内容,由于基层工商所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因此,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不能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动态管理中,从容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隐患迅速消减在第一时间。
另外,农村食品经营主体成份复杂,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模糊,有的守法意识不强,有的证照不全,致使食
关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本文2011-05-21 16:19:5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