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固本强基维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归根结底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今年以来,根据县委的部署要求,我镇大力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固本强基维稳的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具体到农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便是改善农民生活、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经济基础。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考虑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近期,通过与村干部及部分党员、群众座谈了解的情况,结合我镇实际,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全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索镇作为县城驻地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面积76.8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人口6.9万。2008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万元。从这些数字看,与过去相比,农村集体经济虽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县城驻地镇地位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民的思想、政治意识比较淡薄,固本强基维稳任务还很艰巨,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剖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数量小,发展后劲不足
在农村,由于基础条件不同,表现出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窄、后劲不足的状况。从发展现状看,一些条件好的围城村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搭建平台,多措并举,集体经济积累日渐雄厚,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发展前景相对广阔。但多数村发展门路、增收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承包、租赁等形式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从发展潜力看,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实行,许多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基本拆分殆尽,村里无力再发展集体经济,开源增收的难度非常大。从基础条件看,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循环、自我壮大的能力受到限制。由于一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较差,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又无人才资源可以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难度。
(二)村干部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
个别村干部解放思想仍停留在形式上,思想观念陈旧,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对农村基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缺少研究,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
(三)村干部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已经不只是劳动力、土地数量或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越高,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相应地对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目前,部分村班子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在引导村办企业进入市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集体收入等问题上,点子少、方法措施不多。
(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外部扶持
很多村在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政策扶持等外来因素的推动。一是各级政策还不够完善,原则性强,操作性弱,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支持力度上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贷款难”,尤其面对经济实力不强,甚至负债累累的农村组织,依靠贷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二是各级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少总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帮扶手段单一,力度不大,没有建立起集中资金和精力帮扶发展项目的机制。三是各级在帮扶工作导向上,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抓农村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村集体经济的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固本强基维稳
本文2011-05-20 18:20:19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