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利用科普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
如何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科技教育的目标、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方法进行,这是幼教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受到了幼教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与以往的幼儿常识教学相比,有诸多变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幼儿常识教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仍然难以完全摆脱过去的局限和束缚,幼儿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也需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全面落实幼儿科技教育目标,必须抓住幼儿教师这个关键,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技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从事幼儿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幼儿教师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幼儿科技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知识、有能力、爱创新、讲合作的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如何尽快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而科技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概念,从动态的科学观来看,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已不再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科学探索这一动态的过程也成了科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技术也不再是专指劳动和技能,它更意味着创造和发明。这些变化赋予了幼儿科技教育新的内涵。
幼儿科技教育,是指对幼儿实施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它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指那些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对幼儿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它改变了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出发点,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所以,在实施幼儿科技教育时,幼儿教师必须及时汲取新的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正确理解幼儿科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切实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严格区分“背诵概念”和“理解概念”
许多年以来,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幼儿常识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过难过深,一味要求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概念,对幼儿是否理解考虑甚少,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要求幼儿简单机械地背诵概念的情况。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能熟练地背诵“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却回答不出 “风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在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是指在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中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简单的知识,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建立幼儿表象水平上的科学概念。
这种概念并非成人所理解的精确的科学概念,而是能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初步的概念。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活动的无意性强,重过程、不很关注结果的特点,幼儿科学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是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和发现。要顺应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现象,体验周围物质世界给他们带来的新感受,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得到启迪,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并逐步形成初级的、表象水平上的概念。比如:让幼儿观察刮风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体验刮风时有什么感觉,在不同的场合玩各种风车游戏,了解人们利用风力进行了哪些技术发明和改造等,不能简单地要求幼儿背诵那些抽象的、无法理解的知识概念。
三、深刻把握“操作”的内涵
从活动方式来看,幼儿科技活动与传统的常识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做中学和教中学。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对任何现象或事物的理解,都要通过充分的活动对它进行重新构建或发明,智力是动作的内化。所以,幼儿科技教育特别注重让幼儿在与事物的交互作用中,去体验、感受、发现和学习。
在以往的常识课中,偏重于看教师演示,然后再学习模仿。所以,教师的“教”显得格外重要,占据着主动地位幼儿的“学”则处在被动的地位,不需要幼儿动脑去思考发现,只需要幼儿仔细观察、机械地记忆和模仿。这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必须具备硬件(活动设备与材料等)和软件(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两个条件,让幼儿通过外部操作(动手)与内部操作(动脑)共同完成。幼儿首先在外部操作
怎样才能利用科普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
本文2011-04-15 18:05: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