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干部素质
领导干部素质是领导干部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领导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是领导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学科领域,它是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必备的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干部群众的表率,培养人才的伯乐,执行政策任务的先锋,振兴经济的精英,一方平安的砥柱,平衡关系的砝码。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理解"领导"的含义:一是引导(指导正确方向的问题);二是编导(组织科学决策的问题);三是先导(身先士卒实施的问题);四是创导(开拓创新和培育人才的问题);五是疏导(平衡关系和化解矛盾的问题)。其次,要明白"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应该是自已经常的自觉行为。再次,要懂得:"做官先做人"的道理。总之,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当好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领导素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才能达到用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开创一方工作的新局面。可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不仅是自身职责的要求,更是众人所望。现在,我想就"领导干部素质"这个主题浅谈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用人素质、决策素质、调控素质、参谋素质、创新素质、处事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成功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一、政治素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实现经济目的手段。政治规范是通过组织控制或舆论控制来完成社会调整。政治素质是处理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政策和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立足于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党性修养。要牢记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做到:
①政治方向正确(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②政治目标明确(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③政治理论较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④政治立场坚定(站在党和人民利益与党性和党政策的立场上)
⑤政治观点鲜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观点)
⑥政治宗旨明确(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⑦政治敏锐性强(鉴别力强能善于辨别方向和是非,见微知著)
⑧政治思路清析(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
⑨政治作风优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⑩政治纪律严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理论素质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素质是根据事物变化的情况,在理论上、观念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认识,进而概括、运用和创新理论的能力要素。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必要的理论素质,具有比较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认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从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站稳立场,做好工作。否则,缺乏理论素质的领导干部,工作中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注意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在重大问题上分不清是非,有时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可见,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政治水平提高的基础。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那样:"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社会实践和新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自然科学的学习,注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渗透。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懂得和做到:
①理论学习(注意系统学习科学理论体系)
②理论思考(注意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③理论武装(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④理论指导(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决策)
⑤理论运用(注意在工作中抓好理论运用)
⑥理论实践(注意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⑦理论转化(注意科学理论之间相互渗透)
⑧理论研究(注意形势分析重视理论探讨)
⑨理论提高(注意实践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⑩理论创新(注意进行新实践大胆新思维)
三、知识素质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素质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认识和总结经验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要素。可见,知识素质是领导干部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广博的知识,更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深刻理解:"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的哲理。坚持不懈地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应该具备:
①理论知识(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文化知识(博览群书才学广)
③政治知识(坚定信念明方向)
④经济知识(懂得管理和经营)
⑤法律知识(依法办事和行政)
⑥历史知识(借鉴过去抓现在)
⑦业务知识(熟能生巧高效率)
⑧管用知识(学会爱才用人道)
⑨讲评知识(懂得议事和评价)
⑩礼貌知识(待人接物真诚意)
四、能力素质
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智慧和技能的综合的外在表现。能力素质是指人们经过实践和积聚,在履行职责和实施工作时能力方面具有的一定水平,即胜任工作任务的主观要素。能力素质是领导干部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能力素质,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同样,能力素质不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可见能力素质是领导干部领导水平高低的尺度,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明白:"语言是号召力,知名度是活力,形象是感召力,诚信是凝聚力,敏锐是应变力,团结是战斗力"的含意,要切实注意培养:
①用人能力(做到人尽其用)
②组织能力(做到召之即来)
③应变能力(做到随机应变)
④鉴别能力(做到敏锐善断)
⑤抵抗能力(做到自重自警)
⑥协调能力(善于平衡关系)
⑦创新能力(善于开拓创新)
⑧战斗能力(善于团结战斗)
⑨决策能力(善于深谋远虑)
⑩化解能力(善于解决问题)
五、用人素质
用人就是发挥人的特长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推进事务的过程。用人素质体现在慧眼识才的洞察力、用心育才的态度和大胆用才的气魄的能力要素上,即选择、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基本要素。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能首先是用好人,推进工作,其次是出好点子定目标。可见用什么人,怎样用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世界一切事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和"能攻心斗智则矛盾自消,不审时度势必宽严皆误。"的哲理和道理。必须坚持人事相宜的程序原则、德才标准的质量原则、管住要人的数量原则、物质手段与管理体制相结合的环境原则和用人所长与容人所短的信任原则;必须做到扬专家型人才精通业务之长,扬交际型人才办事干练之长,扬智囊型人才出谋献策之长,扬管家型人才组织才能之长,扬老黄牛型人才求真务实之长和扬开拓型人才善于创新之长。务必懂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
①善于识才(事得其人,人适其事)
②善于选才(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③善于爱才(为政之要,惟在得才)
④善于置才(刚柔相济,人尽其用)
⑤善于管才(管住要人,抓住关键)
⑥善于育才(百年树人,舍得下本)
⑦善于教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⑧善于带才(率先垂范,严出高徒)
⑨善于激才(赏罚严明,激励士气)
⑩善于用才(用人不疑,扬长避短)
六、决策素质
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寻求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决策素质是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别事物的本质,作出最好主意,选出最佳方案的能力要素。领导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只有决策素质好,才能决策水平高,才能确保决策的原则性、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因此,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除有较好的决策素质外,还要深刻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的意义。应该懂得:
①决策者是学习者(要有鉴别性和研究性)
②决策者是组织者(要有计划性和周密性)
③决策者是管理者(要有宏观性和具体性)
④决策者是创新者(要有勇敢性和开拓性)
⑤决策者是先行者(要有榜样性和鼓动性)
⑥决策者是科学家(要有严谨性和远见性)
⑦决策者是政治家(要有政治性和全局性)
⑧决策者是思想家(要有灵活性和超前性)
浅谈领导干部素质
本文2011-04-02 14:29:0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