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某市养殖业抗击冰雪冷冻灾害技术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1-02-13浏览:2994下载294次收藏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为主动做好冰雪冷冻灾害应对工作,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畜牧渔业健康平稳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此技术方案。

一、生猪

1、加强防寒保暖。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是防寒保暖重点。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等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南侧的窗户也要封闭,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特别是猪舍的北侧必须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南侧窗户通风。

2、为乳仔猪提供额外热源。通过生煤炉取暖(但要有烟囱)、吊远红外线灯等方式为刚出生的乳猪和刚断奶的仔猪提供额外热源。可以选用煤、木炭、木材等材料,以及增大圈养密度、增加垫草等辅助措施。可以用柴油、汽油桶改造成临时取暖炉,以煤、木材或其他柴草作燃料取暖,以尽量维持猪舍温度,特别是15千克以下的仔猪保温。不同年龄猪只最适温度范围如下:哺乳母猪(10~21.1℃)、初生子猪(32~37.7℃)、3周龄子猪(23.8~29.4℃)、保育前期子猪(23.8~29.4℃)、保育后期子猪(21.1~26.6℃)、生长猪(5.5~21.1℃)、生长肥育猪、怀孕母猪、种公猪(10.0~21.1℃)。

3、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哺乳期仔猪的管理,重点是防止冻僵、冻死乳仔猪,让乳猪吃好初乳,加强乳猪的补料;加强猪舍粪尿的清除工作,不能让猪粪尿存留在猪舍内,控制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要超标。

4、提高猪营养水平,保持一定的采食量。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猪只需要增加能量消耗以维持体温,因而需要提供较多的能量。在低温恶劣环境下,为维持较高的增重速度,增加猪的营养摄入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在维持饲料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饲喂次数,以增大每天采食的饲料总量;二是改变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在不改变采食数量的前提下,同样可以增加有效营养的采食量。低温条件下主要是能量的消耗增加,所以,提高饲料营养浓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能量浓度,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脂肪粉和植物油的方法来实现。三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大雪和严寒条件下,猪需要的能量和饲料量大幅增加。严寒天气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增加1公斤饲料,其它生猪(仔猪、肥猪、泌乳母猪)不要限制采食量,应敞开饲喂。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15%的玉米、小麦、糙米等能量饲料。四是补充维生素c、饲用复合酶制剂。按每吨饲料补充100-200g维生素c,饲用复合酶制剂200-500g/吨饲料。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寒冷应激情况下猪、禽的抗病力和成活率。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改善饲料中非淀粉多糖成分的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5、作好防疫工作。在严寒的季节,某些病毒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养猪场要加强免疫接种工作。要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同时,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猪场。

6、加强舍内外、猪只体表的消毒,采取积极措施保证猪只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注意饲料的变化,特别要注意饲料是否发霉变质。尽可能减少可能给猪只带来外伤的管理操作,如疫苗注射、补铁补硒、断尾、打耳号等,待环境条件正常时进行。在不得不进行类似操作(如母猪分娩断脐)时,应特别注意环境、猪只体表、器具的消毒等。

7、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扩大生产规模的准备。加大后备青年母猪的选留,迅速扩大生产母猪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配种受胎率及保育成活率。

 二、牛羊

(一)总体技术措施

1、整修栏舍防寒保暖。圈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堵塞漏洞,防止贼风;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以利采光;加盖避风板。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可在圈舍内生火取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安装红外取暖灯。

2、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孕畜饲养不当,易导致怀孕母畜流产,甚至母仔双亡。要提高精饲料的供给量,母牛每日要补喂1—2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提高20%,同时可多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农户可喂给混合精料,并适当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

3、饲喂热粥料和热水。精料最好制成38℃左右的热粥饲喂,这样不仅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可增强机体的抗寒力。同时要保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水的温度在37℃为宜。

4、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勤垫草、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持空气流畅。

5、适当运动和刷拭牛体。在天气晴朗时,把牛放出晒太阳,同时要刷拭牛体,这样,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御冷能力。

(二)肉牛养殖

1、除雪除冰、加固整修圈舍,覆盖塑料布等使顶棚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增加房舍保温效果。

2、牛床内加厚垫料和保证牛床干燥,干草、软秸杆、稻草、干燥的甘蔗渣、玉米秸秆、粉碎的玉米芯等或地表50cm以下比较干燥的土壤都可用作垫料,所有垫料搅拌锯末、炉灰等保温吸湿材料。及时排除牛舍积水。

3、将粗饲料铡短至2-3cm饲喂,有利于消化吸收。加喂夜餐。在精料内添加2%的尿素,以补充粗饲料蛋白质营养的不足。

4、补喂精料,因平时的喂量因持续低温已经不能保证生长速度,每日补喂1~2kg 精料。有条件的可喂给混合精料,其配合比例为玉米30%、稻谷(或玉米)20% 、饼粕类25 %(棉籽饼不超过8%、菜籽饼不超过5%)、米糠(麦麸)20 %、食盐2%、小苏打3%。

5、做好接产功能与产后护理工作,产牛舍要特别注意防风保暖,必要时实行人工升温。母牛出现分娩预兆后,应做好接产准备工作。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擦拭干净身上粘液,并做好保暖工作。

6、冬季是动物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动物的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更是高发季节。各地兽医防疫部门需加强疫病监控,紧急实施口蹄疫疫苗接种和三联或四联免疫工作,发放白石灰和消毒药物,督促农户和牛场展开牛舍清洁卫生运动。

(三)奶牛养殖

1、防止牛舍和牛棚倒塌,要加固牛舍和牛棚,如遇大雪,增加棚舍顶积雪的清扫次数,保证屋顶没有积雪。

2、防冻保暖。要加强检修圈舍,做到顶不漏雨雪、四壁无缝隙、地面铺垫草。为了提高牛舍冬季温度,将牛舍迎风面(北面或西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有条件的可通过设置天棚、挂门帘、设挡风障、建塑料暖棚等措施来提高圈舍的防寒保温性能。同时,充分利用烟道、土暖气、沼气炉、煤炉等设施向舍内供暖。采用煤炉供暖时,注意防止煤气中毒,舍内供暖设备周围要设置防护装置,防止烫伤奶牛。冰雪天气,尽量减少奶牛圈外活动,晚上应及时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特别是围产期的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此外,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在天气好转的时间上、下午各活动3个小时。要保证舍外自来水管道不被冻住,产奶牛每天喝到充足的水。最好将水加热到30℃以上,可向温水中加点食盐。

3、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精心饲养。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5-20%,即增加20%的混合精料。饲料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应喂给足量的优质干草和一定数量的酒糟、胡萝卜、玉米糖渣等多汁辅料,如有青贮饲料,则以此为主,喂量由少渐多。青绿饲料要堆放在室内,青贮饲料最好在中午时间喂给。水拌料要用清洁的温水拌,随拌随喂,不要饲喂冰冻的饲料。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增加奶牛采食量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有效措施。

4、防湿、防滑。由于天气寒冷,牛只在牛舍内休息与活动的时间较多,这样牛的排泄物大部分在舍内,从而造成牛舍相对湿度较大。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证牛舍内适度通风,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湿度过大,容易引发奶牛乳房炎、脂蹄病等疾病,影响其产奶量,严重者还会感染真菌类疾病。牛舍尽可能的少用水冲洗地面或者不用,并且要保证适度的通风,除及时清理粪便以外,定期在牛床上铺垫干的锯末和垫草。夜间温度较低,地面如果不能保证相对干燥,很容易结冰,牛只容易滑到,造成肢蹄扭伤、骨折以及怀孕牛只的机械性流产。适当的增加光照,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

5、要加强保胎工作。怀孕母牛的保胎保育工作在冰雪天气非常重要。奶牛食入腐败或冰冻的饲料、长期营养不良、滑倒摔跤等都是流产的因素。奶牛保胎要注意两点:满足孕牛的营养需要,尤其是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保证孕牛充足的优质干草。

6、搞好卫生、严格消毒。气温低,微生物繁殖慢,但是不能放松对场区和设备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犊牛舍和产房。 

三、家禽

(一)鸡、鸭场管理技术

1.根据鸡、鸭正常生产所需的最低温度及光照、有害气体等环境条件要求,通过对鸡、鸭舍及鸡、鸭群的有效管理,借助鸡、鸭自身释放的热能保持鸡、鸭舍的温度。

2.通过调整饲养密度、加强粪污清扫、中午(高气温)通风等措施防止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3.借助人工补充光照等技术措施防止光照不足对鸡、鸭产蛋的影响。

(二)孵化场操作技术

1.通过密闭孵化车间(保温)、借助电、煤等能源为孵化车间加温及加强孵化车间通风管理等措施,提高或保持出雏室温度、维持孵化环境条件,防止已出壳雏禽冻死。

2.通过提高孵化室温度、增加孵化(出雏)机辅助供热设备等措施维持孵化(出雏)机温度稳定,减少因寒冷造成的孵化(出雏)机温度不稳定引起的孵化率下降。

3.调整孵化操作(照蛋、移盘等)时间,避免胚蛋冷刺激,减少寒冷天气对孵化生产的影响。

(三)冬季养鸡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1.增加鸡舍保温隔热层。如果发现鸡舍顶棚和北墙有结霜现象,应增加保温层的吊棚,用塑料布或油毡纸增加隔温层,堵严北窗。也可在主风向距鸡舍适当的地方,设挡风屏障以缓解寒风侵袭。

2.根据气温适时调整饲喂量。随时注意气象预报,在寒流来前1-2天给每只鸡增加10-20克饲料,持续3-5天,以维持体温和产蛋水平。气温每下降3℃,应加料5克左右。寒流过去、气温回升后,再恢复原来饲料量。

3.注意通风换气。寒冷气候条件下要切实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证鸡舍空气清新。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使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防患于未然。

4.预防性投药。冬春鸡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别注意搞好防疫防病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可定期有针对性的投喂一些预防性药物,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强鸡的体质。

肉鸡养殖。加固鸡舍,及时扫除屋顶积雪,防止鸡舍坍塌,避免更大的人畜伤害;加强保温措施,尤其是局部保温,如雏鸡阶段增加保温灯或煤炉等,防止鸡扎堆出现压死现象;尽量减少肉鸡成鸡阶段室外运动量;种鸡加强密封措施,同时注意适量通风、防火安全;肉鸡加厚垫料,特别要保持垫料干燥;适时免疫,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鸡群动态,有效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冬季常发病的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1年某市养殖业抗击冰雪冷冻灾害技术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