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情况报告
一、保护区发展现状
(一)生态保护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1.保护区历史沿革
xx保护区位于昭阳区xx乡,距市区83公里,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210米,最高海拔3364米。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为6.2℃。保护区内有合兴、xx、车路、马路、老林五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汉、彝、苗三种民族杂居,2009年有人口17076人,4488户;粮食作物主要以洋芋、荞子、燕麦、兰花籽为主,一年一熟;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元,是云南省的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xx乡历史上就是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当地群众将黑颈鹤视为“神雁”,有自觉保护黑颈鹤的传统习惯。
1989年云南大学王紫江、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仇国新等专家、教授到xx考察时,确认每年到xx越冬的大型候鸟(当地俗称雁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1990年1月5日 ,县级昭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xx乡内黑颈鹤的布告》(昭市告[1990]1号)。
1994年3月31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由县级昭通市林业局管理。
2003年1月25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批准,xx保护区晋升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副处级管理局。
2004年12月,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局批准,xx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编号为“第1435号”; 2005年10月31日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为“中国黑颈鹤之乡”。
2009年12月30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将xx列入国家公园建设。
2.主要保护对象
黑颈鹤。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世界性珍稀鹤类,是目前世界上15种鹤类中最后发现的种类,也是世界鹤类中惟一在高原上繁殖越冬的鹤类,199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列为易危(v)物种,1995年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黑颈鹤列为附录i物种。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xx越冬黑颈鹤主要栖息在大海子、跳墩河、勒力寨、和燕麦地湿地,每年有1200余只黑颈鹤在此越冬。
监测发现,xx保护区还是黑颈鹤等水禽越冬迁徙的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有大批黑颈鹤和其他水禽迁徙时在此中转停留,然后前往贵州草海、云南会泽等地越冬或者迁回繁殖地。xx黑颈鹤迁出和迁入时达1500余只。
高原湿地。xx湿地分布于海拔3000~3200m的高原面上,总面积3150公顷,是黑颈鹤等越冬水禽的重要栖息地,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源头,还是库容达3.6亿立方米的大型渔洞水库的主要汇水区域。保护xx湿地,不仅是保护越冬水禽的栖息环境,还可以减少下游地区的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减免水土流失;同时,保护区内跳墩河、大海子、勒力寨、燕麦地等湿地湖泊,为保护区周边的梭山、水磨、龙树、炎山、大寨子、田坝等乡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是昭通市的“水塔”之一。
xx又处在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电站都在保护区下游,保护好xx湿地生态环境,有利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高原植被。xx湿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高山沼泽化草甸,它保留了云南省滇东北乌蒙山区面积最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分亚高山灌草沼泽化草甸和亚高山杂类草沼泽化草甸两个群系。有3个植被类型,9个植物群系,植物56科,140属,186种,具有典型的自然性,科研、保护价值极高。
3.发展前景
随着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事业的有序推进,xx正在成为滇东北旅游新亮点。2009年,省政府领导到xx调研,提出把xx保护区建设成为国家公园,要求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随后,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也将xx的生态旅游开发列入“十二五”旅游发展重点规划,计划在未来的旅游开发建设中,将xx打造成为滇东北的旅游核心基地和带动滇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支撑地。
(二)通过大量宣传,保护区知名度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在区内外举办以“中国黑颈鹤之乡”为主题的“昭阳苹果文化旅游节”、“xx湿地风光摄影展”、“xx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展”及“xx摄影艺术节”,以及与国际国内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开展科考、宣讲、论坛等活动,较好地反映了xx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对推动保护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二是通过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昭通电视台和各种网络,以及《经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日报》、日本《朝日新闻》等10多家报刊、杂志,对xx黑颈鹤、高原湿地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旅游参观、考察和拍摄,有效提高了xx景区的知名度。三是创办了一批以xx苦荞、燕麦、山泉水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使生在高寒边远山区的苦荞、燕麦食品远销北京、上海、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xx”、“黑颈鹤”、“高原湿地”几张名片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十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相继来到xx采访报道,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直接促进了xx乃至于昭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管理局在保护区的工作概况
(一)完成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1、规划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林业部“关于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2)以积极保护为主,开发建设必须服务于保护,旅游活动只能在实验区内进行。具有开发前景的地域可规划常年或季节性旅游小区。
(3)依托地方旅游事业的布局,突出亚高山草原特色和观鹤景观,集科普、科学考察、宣教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4)把生态旅游区建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办成为自然保护意识基地,同时稳步推行社区参与,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和收入。
2、规划指导思想
(1)保护区生态旅游要寓教于乐,通过旅游经受大自然的洗礼,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维护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3、旅游资源评价
(1)山地景观
xx是滇东北五莲峰山脉的主峰,山体上部高原面保存完整,广阔的亚高山草甸,春季山花漫烂,夏季绿草如茵,秋季金色遍染,冬季银装素裹。在蓝天衬托下,格外清新壮丽。在保护区西端,跳墩河水库坝址附近的鸡公山,海拔3360多米,雄踞各峰之首,登高远眺,北望草原,东看水库,西可俯视牛栏江峡谷,天气明朗之日,可登山观看日落美景,美丽佛光景观,顿使游客心旷神怡。一旦云雾笼罩,犹如仙境,是游客留影拍照的极佳镜头。
(2)水域景观
xx是金沙江、横江和牛栏江之间的分水岭,是多条溪流的源头,潺潺流水,清澈甘甜,从草原或山谷中跳跃跌下,民歌“小河流水”的情境涌上心头,会引起许多遐想。跳墩河、大海子、勒力寨、燕麦地等诸多大小水库,清澈湖水构成了高原明珠,在阳光下微风吹,波光粼粼。其中跳墩河水库,水面阔 337公顷 ,中有小岛形似葫芦,站立湖岸,举目四望,处处皆景,使人流连忘返。
(3)生物景观
xx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黑颈鹤,每逢秋冬之际,鹤群来此,草原湖岩生气勃勃。在黑颈鹤的越冬期内,这里是鹤群的天堂,低头觅食,仰天长啸,时飞时落,时静时舞。有群群成鹤,也有夫妻携子的家庭鹤。据记载,近年来此越冬的黑颈鹤在1200只左右,最大集群在百只左右,越冬时期从当年10月到翌年4月和5月,越冬期达199天。
4、旅游发展规划
(1)旅游性质
因本保护区是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所以在旅游性质上,只能开展季节性的旅游。
① 观光旅游、科普旅游。
② 观鹤科考旅游。
③ 休闲旅游。
(2)基础设施规划
在实验区内的鸡公山旅游亚区,设旅游景区,面积 148公顷 。初步作出部分项目规划,待有条件再作详细规划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① 在实验区内建鹤乡山庄。
② 观鹤台区。
③ 高原野营地。
④ 生态陈列室。
5、旅游效益评价
生态旅游的开展,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因此是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最好方法之一。生态旅游也将使他们更加认识
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情况报告
本文2011-01-18 14:46:1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