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一五卫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卫生工作重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382个;设病床5542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2.22张,分别比2005年增加896张和0.3张;共有卫生人员65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553人,比2005年分别增加670人和30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比2005年增加0.09人。卫生部门所属卫生机构118个,实有床位4556张、人员5033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615张和3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94人,比2005年增加385人。全市共有村卫生室900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929人。全市人平均期望寿命为70岁。
二、重点工作整体推进,成效明显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医改《实施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医改《实施意见》,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委,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认真履职,形成了医改工作合力。二是启动实施了国家3类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75382人;农村居民试点建档914504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老年人保健服务。积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市7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规范传染病管理;管理慢性病患者23360人,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28人。截止10月31日,完成乙肝疫苗补种98010针次、妇女宫颈癌筛查12267人、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18923人、白内障复明术1141例,分别占省下达任务数的97.4%、64.56%、66.91%和63.4%;2009年省下达的12000座无害化厕所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2010年省下达的8000座任务已进入施工阶段。三是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从2010年3月1日起,市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不低于20%,县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不低于35%,其余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四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实行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管理,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推行院长公选,在县级以上医院推行电子病历试点,在国家公布开展临床路径的100种常见疾病中,选择4个病种在市人民医院和腾冲县人民医院各开展2个常见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启动实施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
(二)新农合制度全面建立,成果逐步得到巩固
2003年,我市龙陵县被列为全国、全省首批新农合试点县。至2007年,全市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当年共有201.22万人参合,参合率为91.33%。2009年,全市共有211.94万人参合,参合率提高到95.04%,共筹集参合资金2.16亿元,全年共补偿参合患者566.2万人次,支付基金2亿多元,基金使用率达96.6%,并在昌宁县开展付费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共有213.88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6.02%。筹资标准提高到140元(各级财政人均补助120元,个人缴费20元),共筹集参合资金2.99亿元,全市统一了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执行标准,住院费用报销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3万元。1—10月,全市共补偿参合患者533.9万人次,支付基金2.19亿元,补偿受益面达249.62%,理论基金使用率为73.03%,参合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切实得到加强
一是全市共实施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54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7个、县级中医医院2个、县级妇幼保健院3个、乡镇卫生院62个、村卫生室56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个、麻风病院1个,批准投资31547.66万元,批准建设规模212816.5平方米,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市中医医院总投资3296万元、建筑面积13840平方米的中央扩大内需住院楼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338万元,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自筹资金1.37亿元,分别建成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住院大楼和718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筹资920万元实施了原内、外科大楼改造工程和门诊大厅建设工程;市妇幼保健院筹资194万元,建成综合业务楼,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中央和省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装备项目有效实施,共投资5187.74万元,先后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医医院、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进行了设备装备;市级筹措资金4305万元,市人民医院装备了核磁共振、64层ct,市中医医院装备了彩超、ct,市妇幼保健院装配了彩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四)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切实加强鼠疫、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全市已连续15年无鼠疫疫情报告,连续11年无霍乱疫情发生。二是切实加强疟疾和结核病防治工作,疟疾发病人数逐年下降,无暴发流行疫情发生,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巩固。三是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费疫苗由5种增加至14种,7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0%以上,无脊髓灰质炎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已连续18年未出现疫情,白喉已连续28年无病例报告。四是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五是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六是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质量与及时性明显提高。七是传染病发病数稳中有降,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384.63/10万下降到2009年的220.31 /10万,下降42.72%。2010年1—10月,全市共报告传染病23种5413例,传染病发病率为216.3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八是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强化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圆满完成2007年腾冲“7.19”泥石流自然灾害事件和2010年隆阳区“9·01”特大滑坡自然灾害事件的医疗卫生紧急救援工作,有效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起,其中2010年3起,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九是爱卫工作取得好成绩。xx市继续保持省级“甲级卫生城市”, 腾冲县、昌宁县巩固了省级“甲级卫生县城”,施甸县、龙陵县继续保持省级“乙级卫生县城”,隆阳区辛街乡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水寨乡海棠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截止2009年底,农村改水受益率达73.8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6%。
(五)艾滋病防治工作措施进一步得到强化
各级党委、政府把防治艾滋病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两强一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民心工程”,狠抓落实,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深入推进,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快速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各类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党政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学生、城市居民知晓率分别达99%、 99%、100%、95.6%、94.92%,农村居民达89.82%,流动人口达85.1%,农民工达82.73%。社会歧视得到缓解,感染者/病人生存环境逐步改善。二是全市已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8个和确证实验室1个、vct服务点38个、艾滋病检测点61个,设立监测哨点13个,涵盖暗娼、静脉吸毒者、性病患者、建筑工人、外出务工人员和孕产妇等高危、脆弱人群,监测检测力度加大。三是重点场所安全套摆放率、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均达100%,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业主知识知晓率达97.78%;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982名吸毒者提供了维持治疗和健康教育及相关技能培训,治疗维持率为71.5%,为2624名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和健康教育服务;认真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阻断率为96.48%,未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四是累计对1007名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给予免费抗病毒治疗,2009年8月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现已为202名感染者/病人提供规范中医药抗病毒治疗服务。将感染者/病人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畴,建立全市统一的关怀救助模式,既改善其生活状况,又促进感染者随访管理工作。采取民政救助、教育部门减免和项目经费补助等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救助,建成腾冲县安定医院儿童救助指导中心,累计对147名艾滋致孤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治疗。五是把项目与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紧密结合,注重更新理念,探索符合实际、可操作的防治模式,实现项目资源效益最大化。
(六)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积极组织实施“降消”项目,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限价政策,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危急孕产妇和儿童救治“绿色通道”,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5年的66.55%提高到2010年的95.5%,提高28.9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71.18/10万下降到2010年的42.12/10万,下降29.06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由2005年的20.64‰下降到2010年的 13.34‰,下降7.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的 24.15‰下降到2010年的16.46‰,下降7.69个千分点。全市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七)医疗质量管理和卫生科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认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严格推行医院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医院管理长效机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医疗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三是认真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切实做好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工作,卫生、综治维稳、宣传、公安、民政等部门出台实施《xx市处置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群体性事件工作方案》,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四是抓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带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某市十一五卫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卫生工作重点
本文2011-01-09 17:35:19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