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产畜牧业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水产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末(2010年):
(1)畜禽存栏。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为191.5万头、59.4万头、39.7万只、1501.2万羽。
2005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为247.08万头、97.49万头、49.61万只、1373.95万羽。
2006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为160.41万头、54.86万头、30.81万只、885.8万羽。分别同比增-35.1%、-43.73%、-37.9%、-35.53%。
2010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比2006年平均年递增4.5%;2%;6.6%;14.1%。
(2)畜禽出栏。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21.63万头、20.54万头、43.93万只和2762.92万羽。
2005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91.81万头、20.52万头、41.34万只和2713.46万羽。
2006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12.61万头、16.35万头、33.55万只和2011.1万羽。分别同比增-27.14%、-20.32%、-18.84%、-25.88%。
2010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量分别比2006年平均年递增1.1%;4.5%;6.7%;8.3%。
[说明:2008年国家统计局对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主要畜禽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修正(下调),而2005年数据未修正,因此出现2006年以后的数据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3)渔牧业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24.33万吨,平均年递增2.26%。水产品总产量10万吨,平均年递增20%。牛奶产量1031.52吨,平均年递增2.13%。
(4)渔牧业产值。2010年末预计渔牧业产值为55.67亿元,平均年递增8.93%。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率:2006年35.41%,2007年为36.73%,2008年为37.65%,2009年为35.4%,2010年预计达37.97%。水产畜牧业产值成为农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10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林下养鸡:今年年初,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新增林下养鸡出栏量1000万羽的目标。我局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与各县(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推进。至2010年底,预计全市新增林下养鸡出栏肉鸡达1115万羽,预计完成任务的111.5%,可超额完成任务。全市预计新增规模林下养鸡户2016个,完成任务的100.8%;建立林下养鸡示范样板点23个,完成任务的192%;建立示范户169户,完成任务的141%;建立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26个,完成任务的130%;引进养鸡龙头企业7家;完成注册商品品牌5个。全市林下养鸡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成为全市林下经济的亮点产业之一。
2、生猪标准化建设:年初,市人民政府下达任务是累计建设1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截止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场94个,完成任务的94%;目前仍有18个在建设当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累计完成建设112个,完成任务的112%,可超额完成任务。
3、网箱养鱼:市人民政府年初下达的任务是新增网箱养鱼3500箱,预计年底可完成新增网箱养鱼3500箱,完成任务的100%。
4、固定资产投资:市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是5亿元,截止10月底已完成4.83亿元,完成任务的96.6%,比去年同期增加3.68亿元,增长了320%。其中,项目投资8000万元,其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预计到年底全市水产畜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可突破5亿元。
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春秋防完成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猪、牛、羊的w病免疫密度均占应免数的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密度占应免数的100%。全市建立起坚强的动物免疫屏障,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三、水产畜牧业“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
1、各项生产指标持续增长,特色养殖和水产品产量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畜禽存栏量、出栏量和肉类产量逐年增长;林下养鸡、圈养山羊、大水面养鱼、肉兔、野鸡、野香猪、龟鳖等特色养殖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20%;渔牧业产值年均增长8.93%。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大。渔牧业逐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2、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养殖结构进一步调优。一是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各种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全市有规模饲养场(户)4094个,标准化养猪场112个,认定无公害产地和渔牧无公害产品37个。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基础上,以肉牛、肉羊、肉兔、肉鹅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类牲畜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大水面渔业发展迅猛,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主导地位;大水面网箱养殖逐步由简易生态网箱向集约化网箱或生态和集约化网箱套养模式转变,养殖更加科学、效益更加明显。三是养殖品种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切实加大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力度,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了全市畜禽品种良种覆盖率。全市主要引进了尼里/拉非水牛、摩拉水牛、秦川牛、利木赞、西门塔尔、南德温等种公牛210头、引进良种牛冻精32.5万支,五年共配种母牛26.83万头,产杂交牛仔10.07万头;引进波尔山羊种公母羊225只,开展人工授精23000只,山羊杂交改良率51.5%。渔业养殖品种也进一步调优,从传统养殖四大家鱼转向养殖单性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鲶、鲫鱼、建鲤等品质好、抗病强、生长快、效益好的优势品种发展;2010年我市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面积约2万亩,占池塘总养殖面积的51%;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面积为12万㎡,占集约化网箱养殖面积的53%。
3、龙头企业集群呈现雏形,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培育和引进养殖龙头企业,引进成立广西富鹏农牧有限公司、德保玉宝公司、田东雄桂牧业有限公司、**壮牛畜牧有限公司、大禹兔业有限公司、**亚胜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田阳县飞翅绿壳蛋鸡有限公司、**市巍林湾生态农庄有限公司等较大型的养殖企业16个,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立134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1985人,带动面上养殖户5000多户发展养殖生产,提高了群众养殖的组织化程度和推进产业化进程。
4、科技支撑和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市、县、乡、村四级水产畜牧兽医推广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以“圈养山羊”、“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林下养鸡”和“特色养殖”等良种良法为主要内容的水产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举办2136期,培训人数22.43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6.78万余册(份)。实施开展“科技入户”、“农家课堂”、“科普下乡”和“党员培训中心户”等科技推广工程,积极推进渔牧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实施推广的“**右江河谷山羊舍饲圈养技术熟化”、“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治技术开
市水产畜牧业十一五工作总结
本文2010-12-09 12:31:34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320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