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xx县第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2010年12月4日 )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来xx走过的光辉历程,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安排部署以灾后重建和年度发展为重点的后半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紧扣率先突破发展主题,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确保“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回顾十年的历程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10周年。10年来,我们在战胜自然灾害、经历多种考验和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突出加快发展和确保稳定的工作主题,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始终遵循工业强县、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率先突破发展的强劲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全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10年来,全县生产总值从12.4亿元增加到47亿元,年均增长14.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6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年均增长27.2%;财政总收入从1.2亿元增加到8.4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1.1%。尤其是建立了烟草食品、矿产开发、水电能源、生物制品、水泥建材五大支柱工业体系,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以烤烟、畜牧、蚕桑、黄姜、林果、魔芋为重点产品,以强村大户为支撑的农业骨干产业种养基地,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牢固;培育了一批酒店餐饮、物流商贸、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0年来,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狠抓产业发展,做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倾力扶持边远乡村发展,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36元增加到12690元,年均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62元增加到3357元,年均增长11.2%;并且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扶贫力度,全县实现了10余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塑造动感乡村,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着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建设,加快教育、卫生、计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的发展,人文关怀更加有力,民生状况极大改善。
三是发展环境更加友好。10年来,在不断探索完善发展思路的同时,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累计新修通乡公路1200余公里,通村水泥路1700余公里,全县基本实现了用电、电视、电话全覆盖,即将实现县乡道路柏油化和通村道路水泥化目标,搭建起了加快发展的硬骨架。二是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扎实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基本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三是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先后制定实施了“双五”企业包抓帮促机制、“双百”企业和“双亿”项目挂牌保护制度、项目并联许可制度、政府工作五项制度,形成了旬阳特有的招商、安商、聚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四是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0年来,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尤其是经历了 “7.26”环保事件、“5.11”特大交通事故、“7.13”桐木事件的洗礼之后,对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行了深刻反思,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局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安全作为第一工作,把民生作为第一目的,既不丝毫放松经济发展,又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二是项目第一的理念成为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深刻认识到了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三是改革开放的举措更加有力。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提出了“出狠招、舍大本、招巨商、求特效”的观点,并积极建立相应的机制,不仅为客商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且让客商享受与县内公民同等的政治待遇。四是依法行政的意识越来越强。县域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办事、互利双赢”的运行模式,依法行政已经由一种社会需求变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守则。
五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10年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是思想理论建设成效卓著。始终坚持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先后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水平。其次是基层组织建设硕果累累。在不断健全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好支部班子的同时,先后开展了三轮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并广泛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创造了“三联共建”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第三是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了阳光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受到了中、省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第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从严治党,在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五个一”和“五书”制度的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了“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和“一签三审”的财经管理制度,拒腐防变的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发展业绩,而且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特别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有五条: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否则,发展就会遭受挫折。
第二、必须坚持高标准目标的引领。只所以能成为经济强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届县委班子自觉地把发展目标定位在“领头雁”的位置,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只有高目标引领,干部才有压力,工作才有动力,发展才会更快。
第三、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县的路子。工业生产的周期短、转向快,不仅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自身的倍增发展,而且可以带动一产,促进三产。西部大开发10年来,快速发展主要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以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促进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改革开放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途径。10年来,我们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举的方针,不断改革各个领域“不符合”和“不适应”的制度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发展活力,加快了发展步伐。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把各类发展要素吸引到旬阳境内,聚集到发展上来,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第五、必须坚持弘扬优良的作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四实”作风和“三创”精神,是我县干部群众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为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优良作风是我们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精神动力,也是全县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这一转型时期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大力弘扬“四实”作风和“三创”精神,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新经验,挖掘新典型,树立新榜样。
在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突出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三产比重小;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低;工业总量依然偏小,缺乏知名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商贸流通业和金融业欠发达,不能满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公路交通不够顺畅。境内国省道路等级低,县乡道路路况差,村组道路通行能力不够,特别是在遭受灾害损毁之后和周边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县内公路交通问题的瓶颈制约影响更为突出。三是法制环境不够理想。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缠访、闹访和无理取闹等现象屡禁不止;投资环境不够理想,违法违规、干扰阻挠重点项目建设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城乡差距仍在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0年前的3.47:1扩大到3.78:1 ,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并且人均水平较低。五是城镇化率偏低。我县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在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着力破解。
二、用统筹城乡的思路谋划未来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治本之策。前不久,我随市委考察团赴成都和重庆,专门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学习考察。两地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此向大家作以简要推介。
(一)成渝两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经验
成都、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主要经验是:
1、推进“六个一体化”。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成都市提出“全域成都”的理念,通盘考虑全市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二是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四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道路、电力、广电、通讯、信息等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覆盖,实现城乡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五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和覆盖城乡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六是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成都市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对规划、交通、农业等30多个部门进行归并调整,撤并了30%的乡镇和47%的行政村。
2、推进“三个集中”。一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二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成都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着力打造产业集群,2009年工业集中度达到70%。三是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加强城市、重点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妥善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居住、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推动农民变市民。成都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630个,74.3万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3、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一是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农村整体规划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一方面由村集体把整理增加的耕地以股份、租赁等形式流转给经济组织发展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把整理节约的农村建设土地指标平移流转到需要土地而无土地指标可用的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上。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农民土地、房屋等进行实测确权、颁证,建立市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推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三是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都建立了村级59项基本公
在2010年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0-12-07 08:08:24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28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