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更需要文化支撑。文化虽然被称作“软实力”,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效能却很“硬”,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现从农村文化站建设、农村基层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农村文化站建设
农村基层文化管理服务体制运作的主要载体是农村文化站(后改名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国初期,我国的文化体制基本上是借鉴苏联的文化体制模式,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的一套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模式。集体时代,农村文化站的运转受到国家宏观体制的制约,乡镇文化站的运作呈现出政治中心工作统领文化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村文化站获得了迅速发展。文化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动生产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其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调查发现,多数文化站原有的硬件设施已逐步丧失,新的设施建设少有起色,文化设施陷入加强中有削弱、建设中有流失,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处于有名无实的困境。更有甚者,出现了因乡镇财政紧张,导致原文化站的房屋被出租或挤占、挪做它用的现象。
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曾几时,各地文化部门每年都有计划地对农村文化专干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
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探讨
本文2010-11-30 16:35:5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