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社保工作平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1-16浏览:2763下载184次收藏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日渐成为深入到百姓中的最敏锐“触角”,对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所面临的设施落后、编制紧张、资金不足、工作经费“缺位”、工作任务不堪重负等现实困难,致使不少基层平台工作者也因此感到困惑和迷茫。那么,如何才能稳固基层平台“根基”?如何才能实现为别人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员有“保障”?如何突破基层平台建设发展的“瓶颈”?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县外其他区县社会保障平台运行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对策。
  一、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现状
  以**县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现状为例:**县的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始于2003年。当时,面对日益增多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县在选择城镇人员特别集中的11个镇进行试点,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所”,大力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2004年,按照中央、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城镇街道(乡镇)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的文件精神,在全县26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并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服务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基层网络。目前,全县 26个乡镇建立起了市-县-乡(镇)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延伸网络系统。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编制为74人,在岗的仅为28人,另外46名正式编制人员被当地政府抽调到社区居委或政府从事其他工作,临时聘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者和其他人员共43人,40周岁以下占80%,大专生以上文化程度占7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县基层社会保障机构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县12个镇早已全面建立了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按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到位”的要求。但在14个乡在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问题,社会保障工作基本上由各乡政府下设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员兼职。这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工作在农村缺少有效抓手。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发展不平衡。2005年以来全县进行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编制大量精减,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乡镇,由于缺编制少经费,乡镇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存在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现象。
  (二)工作人员存在多头管理。目前大多数区县乡镇社会保障机构人员是双重身份,隶属于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靠当地财政解决,而承办的是县人力社保、民政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身分的尴尬,在工作中难免有些问题要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和干涉。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各项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不便规范管理,对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必将带来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任务繁重,人员紧张,队伍不稳定。目前全县仅有28名正式编制人员工作于各乡镇社会保障平台,其他大多数人员是兼职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兼职人员中既有乡镇公务员,也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少数聘用人员,他们除了兼职做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还承担着其他大量的乡镇工作。另外,兼职人员中还存在经常变动的问题,好不容易刚刚对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工作岗位,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社区社会保障业务的有效的开展。如桐梓镇在近三年时间里更换平台工作人员达4次,致使该镇劳动保障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外,由于乡镇人员本来就缺,除少数乡镇外,大多数乡镇社会保障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很多乡镇只配备一名工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层社保工作平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