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管理
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它是结合目前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切实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不断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的重大举措。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农村劳动力健康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新农合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是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
一、基本情况
高阳镇自2005年10月开始新农合试点,2006年全面推开。该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保证各种财政补助资金全部到位。新农合报销备用金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挤占、挪用的现象,门诊、住院补偿都按照新农合制度建立健全了各类台账,使新农合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保证了新农合健康有序开展。
2009年,全镇共有3615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9.8%。全年共筹集资金361.5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补助289.2万元(中央和省级216.9万元,市级54.23万元,县级18.07万元),群众缴费收入72.3万元。全年共有12398人次享受到新农合政策,补偿新农合资金200.67万元,占全年新农合基金的55.51%。其中门诊补偿10341人次,补偿新农合资金45.49元;住院补偿1904人次,补偿新农合资金154.84元;住院正常分娩17人,补偿金额0.3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合基金征收过程中,新农合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受益程度,也将影响到群众的参合率。目前新农合政策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认识不足,参合意愿不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少数农户对新农合认知程度低。部分群众认为以前也实行过合作医疗,不是很理想,因而对新农合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群众对新农合持观望态度,对政策能否兑现,报销是否合理等存有顾虑。二是少数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透彻,大病小病都要求住院报销。不清楚就医程序、报销比例等规定,对报销期望值过高。三是少数群众对就医程序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认为住院期间医院的检查过多,将一些用于诊断病情的必要检查误认为是滥检查。四是少数群众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和风险观念淡薄,自认为自己年纪轻,身体健康,目前不用参合。五是少数群众对新农合信任度降低,特别是个人缴费标准的逐年提高,使群众对政策的稳定性产生了怀疑。六是部分群众外出务工,因在外地有病不能回家治疗,或者在外地住院回家报销不便,参合积极性不高。
(二)基础设施不全,服务能力不高。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是农民就医的主要去处,其医疗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参合农民的利益。新农合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软硬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还远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医的需要,造成镇村主体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太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报销比例,也导致群众对定点医疗机构不够热情。
(三)报销程序复杂,群众信心不足。
为确保新农合的稳定运行,医疗部门对转诊等进行审批,对报销的相关材料、证件进行核实是监管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县外转诊治疗的群众认为报销程序繁琐。如果医疗部门的相关程序简化后,却又会导致出现监管上的漏洞,管的紧,群众不满意;管的松,漏洞又多,以致于部分群众对新农合信心不足。
(四)基金运行不畅,群众心存顾虑。
由于近年医疗成本上升,新农合医疗
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管理
本文2010-11-09 14:40:2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