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情况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1-08浏览:2895下载128次收藏
    xx区是二〇〇四年组建的由五个乡镇组成的政区型开发区,村屯多、农民多,是我区的显著特点。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速度的加快。我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村富裕了村干部管理的资金也相对多了起来,但是由于农村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加上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等种种原因,导致我区发生了一些因村官职务犯罪引发的农民集体上访现象。因此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做好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对全区四十八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官”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以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村官”职务犯罪的成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是“村官”犯罪的主要原因。“村官”多数产生于农民,不少“村官”小农经济意识、家长作风严重,为“官”动机不纯。他们之所以当官,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图个吃喝;有的是为了捞钱盖房;有的是为家族势力撑门面,因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村官”思想中滋生蔓延,他们把当官作为捞钱的资本,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无视村民利益和党纪国法;因而,实际工作中一些“村官”表现得目无党纪国法。认为集体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想怎么拿就怎么拿。个别靠家族势力当“村官”的,认为“我就是政府”、“我就是党”,对不同意见或举报者打击报复,从而形成了一些地区出现了“村霸治村”的现象。如我区前进村就曾经出现过一些上访的村民经常被神秘人打伤的现象,造成了该村的村民连续几年到处上访,一度使这个村子经济发展滞缓、社会治安混乱。
      2、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一些“村官”通过白条子套取现金,虚构事实支付现金,最后形成了糊涂账。一些“村官”,“脑袋就是账本,口袋就是银行”,想支给谁、支多少,全凭自己一句话,从而造成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近几年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也逐步向农、工、商、贸等多元化经济发展,但由于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始终没有跟上。用白条子下账、假票据入账和审批手续不严等问题,致使财务管理不透明,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村级财务失于监督,村务公开走了过场,镇财政对下监管流于形式。
      3、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一些村屯基层组织成员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造成人、财、物权集中在少数或个别人手里。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违反规定,独掌财务大权,还有一些地方,村支书与村主任为争夺财权而矛盾重重。一些村屯很少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公开财务状况,使村务、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村民无法监督也无从监督。
      4、吃喝风严重,个别“村官”借机损公肥私。一些“村官”把吃喝视为正常的财务支出,不加节制。大事吃小事也吃、公事吃私事也吃、有事吃没事也吃,最后统统由村财政核销。这些公私不分造成了招待费逐年上升,有的村干部乘机贪污。
      5、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致富后权力欲膨胀。一些村民缺乏法制意识,对选举的严肃性和神圣性认识不足,致富后希望在政治上掌握权力。他们信奉金钱万能,往往企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故出现贿选等问题。不少村民只顾眼前利益,缺乏民主参政意识,没有当家做主人的概念。只要给点实惠,选谁都无所谓,置农村长远发展于不顾。
      6、查处防范力度不够,造成了“村官”敢于冒险。近年来,由于对涉农案件职责不清、查处乏力,客观上助长了“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一些“村官”职务犯罪长期得不到查处,更加为所欲为。我院调查分析认为目前有五类情况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没有建立制度或是制度本身有缺陷;二是已建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遵守;三是监督机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X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情况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