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调查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1-08浏览:2961下载264次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安定,导致了不和谐。作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涉农职务犯罪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

一些农村干部为官偏离了“三个代表”为指导的轨道,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权侵害农民利益,他们通常采取收入不入账,做假票据、重复支出、设账外账等手段贪污、截留、挪用各类公款。满足自己的私欲,使多数乡村外债垒垒,正所谓破庙富方丈。

2、犯罪人员主要是乡村基层组织中掌管着“财权”的乡镇主要领导和“七大站八大所”负责人及村级“老三位”, 多数还是新上任的年轻党员干部,这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奉行“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捞实惠,严重影响了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3、群体联名举报较多,约占举报线索36%。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最容易激起民愤,特别是国家对农民政策的优惠,新的政策和旧规定的差异,产生一些矛盾。矛盾的出现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一批职务犯罪,所以引发群众性上访,甚至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同时也给全社会的和谐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4、此类举报线索的查处难度大。由于乡村基层组织中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混乱,白条报帐甚至糊涂帐的情况普遍存在,致使被举报人职务犯罪证据难索取。  

二、“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1、任用教育不当。近年来,多数乡村调整选拔了一批新干部,但一些地方由于缺少必要的考查、考核,没有注意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致使一些政治素质低的人员被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埋下了发生违法犯罪问题的隐患,同时教育不够也是农村职务犯罪的一个根本原因。虽然农村相继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学习阵地,但组织党员干部学政治理论,学法制理念很少,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更少。由于忽视教育和学习,使一些干部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变化,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2、监督制约不力。从内部看,规章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乡村根本就没有规章制度,有的虽然制度上墙,但也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落实和执行。如民主议事、财务公开是一个有效的监督阵地,但往往是一把手或个别少数领导自己说了算,其他班子成员不敢提不同意见,纪检考察干部形同虚设,因此起不到相互监督作用。从外部看,民主监督不到位。目前推行乡务、村务“两公开”,对农村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一些村公开的内容有限,表面的东西多,群众最关注的财务收支等方面的内容却很少,使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手段难以到位。

3、财务管理混乱。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群众关心的热心问题,也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每年我院受理的农村信访案件,大多是反映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乘机捞钱的问题。可见财务管理混乱是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根源。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白条入帐。不规范,缺乏监督的票据给一些村干部以可乘之机。如在某村财务支出帐目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白条单据,很不规范,显得混乱无章。二是分工不明,财务人员不能履行职责。在有的基层组织中,村支书既管收钱、又管批钱,还管用钱,“左兜装钱,右兜装票”的现象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