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0-11-05浏览:2328下载196次收藏

    “十一五”期间,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畜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全县畜牧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显著提升,畜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明显增强,全县已初步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畜牧业已真正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存在的不足,做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现代畜牧业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是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他主要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已由过去的畜禽品种单一、老化,逐步向良种化、多元化过渡,由农户散养型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过渡。

(一)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十一五”末,全县出栏生猪、小家禽、牛、羊、兔分别达到40.83万头、724.95万只、1.01万头、0.81万只、128.46万只,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8%、20.8%、51.83%、84.1%、103.5%;肉类总产量达到45904.7吨、禽蛋产量达7659吨、奶产量达到300吨、蜂蜜产量530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 13.9%、9.6%、 66.7%、25.4%。“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3100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907元,占农民出售农畜产品现金收入的82.12%,畜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60.53%,全县畜牧业产值已达11.33亿元,比“十五”末的5.04亿元增长124.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十五”末的42.7%提高到52.3%,年均增长1.92个百分点。

(二)初步建成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

一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到“十一五”末,全县适度规模养殖场达到1100余家,其中已建成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商品猪养殖场5家、年出栏2000头以上标准化商品猪养殖场10家,年饲养青年蛋鸡10万只的标准化养殖场4家,建成农友猪业千头标准化父母代种猪生产基地,年可提供优质外二杂母猪4000头,建成蜀江牧业1200头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年产合格优质种猪万头,建成金富公司存栏1600只优质白獭兔二级扩繁场,年提供优质种獭兔2.5万只,建成新盛、御营、鄢家万只标准化无公害肉兔生产基地,年出栏优质无公害肉兔20万只以上,已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小家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4%。

二是畜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进入xx县投资畜牧业的县外企业累计达到20余家,为xx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作出了较大贡献。其中,总投资1600万元的xx县蜀江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200头祖代良种母猪繁育场,年推广父母代种猪1万头、商品1.2万头,依托全县生猪人工授精体系,年推广优质种猪精液3万头份,公司年创产值2500万元,带动农户200余户;投资1600余万元的德阳市双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良种母猪配套繁育基地,拥有标准化猪舍7000平方米,年可出栏优质商品猪1万头,产创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以上,年带动养猪农户500余户。

三是特色养殖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县十分注重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通过五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传统养殖和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建成金山、鄢家、新盛优质无公害山地鸡、野鸡、特种野猪养殖园,年出栏优质土鸡、野鸡20万只、野猪1000头以上;xx县垚垚珍禽养殖场生产的“垚垚”牌野鸡蛋和野鸡产品、xx县三合生态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生态特种野猪已进入成、德、绵和部分省外各大超市,并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奖,目前正在创建有机畜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

(三)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一是顺利完成了全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稳定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和经费,为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组织基础。二是采取抓源头、强监控、重防疫等措施,强化重大动物防疫防控,畜产品安全性大大提升,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采取多种举措抓畜产品安全工作,畜产品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一是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搞好免疫、消毒、疫病监测、疫病处置等工作,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抓养殖投入品监管。重点是对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和市场开展不定期的执法检查,严查不合格产品进入,对重点养殖场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对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或禁止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药物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强化屠宰检疫和肉品检验,提高肉食品的安全性。打击贩运、销售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或动物产品,做到“放心肉”真正放心;四是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具备条件的养殖相对集中地,规划建设成养殖小区,做好圈舍、道路、粪污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养殖生产全过程,加强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档案管理。目前,已建成国家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4个。

(五)养殖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十一五”末,全县已建成各类农民养殖专合社14个,并以专合社为平台,开展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实行养殖“五统一”(即: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引种、统一销售)管理模式,使养殖业与市场有机结合,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的有序发展。

(六)畜禽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比例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健全了全县良种繁育体系,建成xx县蜀江牧业有限公司1200头祖代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德阳市双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良种母猪繁育配套基地和德阳市农友猪业有限公司种猪扩繁场,县内饲养良种母猪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50余户。成功引得了pic、斯格等配套系种猪,养殖示范取得成功,农村专业大户母猪良种比例达到100%,全县母猪良种比例达到8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71%以上。以“垚垚”珍禽、金富公司、郞德鹅、温氏集团、正大公司为依托,引进了一大批优良的畜禽新品种,进一步优化了畜禽品种结构,大大提升了我县畜禽良种比例。

(七)畜牧业灾后重建顺利推进

我县是汶川地震重灾县之一,全县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总投资1.12亿元,落实中央灾后重建基金1904.95万元,其中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投资1352万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投资545万元,办公楼维修加固17.95万元,10个镇畜牧兽医站将得到重建或加固,2个良繁体系将构建完成,受损圈舍得到修复。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小县,人口24万,农业人口21万,人均出栏占绝对优势,但畜禽总量与大县比较明显不足,无法争取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补贴等项目支持,加之县级财政支持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我县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县内民间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社会资金投资能力有限,难以在养殖规模上有新突破、上新台阶。近年,免疫注射工作量大,国家仅对部分疫苗免费,但免疫注射引起的反应和死亡,却存在无补偿经费和无害化处理资金的实际困难,除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外,其余动物疫病由于缺乏经费,无法正常开展。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无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三是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问题较多。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经费严重缺乏,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待遇较低,工作主动性难以充分体现。四是部分地方存在养殖用地、用电、贷款难等问题,影响了养殖业的正常发展。五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优势地方特色畜产品品牌还较单一。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分析 

在当前全球经济走向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畜牧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烈,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支持。中央、省、市、县文件都强调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从宏观调控政策上支持畜牧业发展,从财政投资结构上把畜牧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国家先后出台了扶持生猪、奶牛、农业保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生猪、奶牛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大户的奖励补助,逐步形成稳定的规范的制度。省、市政府均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这为我县加快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已出台了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奖励办法,每年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支持,将对“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机构人员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全县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完成后,全县畜牧兽医人员稳定、机构健全,现有人员90余人,经费已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三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基础良好。我县地理条件好,交通方便,畜牧业发达,是生猪主产地区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其中生猪产业占40%。生猪出栏和猪肉外销态势良好。畜牧业是农业的优势产业,生猪产业是我县畜牧业中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生产发展历史和广阔的市场影响力。

四是资源丰富,环境影响压力相对较小。xx县是丘陵农业县,有大量的适合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用地,且xx是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县、优质蔬菜基地县,有大量的林地和经济种植园,可与现代畜牧业有机结合,走“畜-沼-林(果、蔬)”发展模式,有效消化利用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现代畜牧发展的环境影响压力相对较小。

五是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础较好。近年,与正大集团、温氏集团、金富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合作,走“公司+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代养”、“租赁”等模式,发展了一大批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我县适度规模养殖场中,标准化养殖场占43%以上,为我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二)不利因素分析

一是畜牧业发展与畜牧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人畜争粮矛盾更加明显,传统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争创全省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战略的进程。

二是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为突出,阻碍了我县畜牧向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化进展比较缓慢,畜牧新科技推广面较小,投入不足,缺少集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强势带动,畜牧业产业链条不完整,畜牧业效益仅体现在生产环节。

三是现行管理体制、机制与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畜禽良繁体系、饲料产销体系、动物安全保障体系、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引发了国际上对中国畜产品的诚信危机,畜产品外销形势十分严峻。

五是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养殖效益不稳定。近年,畜产品市场受到来自疫病、国际金融危机等环境影响,加之畜牧业产销脱节,使市场供求经常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同时,近年,饲料原料大幅上涨,导致饲料价格涨幅较大,养殖业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影响了养殖业主的积极性。

 

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增值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

(二)基本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依法治牧、质量兴牧,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逐步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宏伟目标,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生态畜牧经济强县。

按照省、市、县关于灾后畜牧业重建总体规划、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县政府关于发展现代畜牧经济推进富民强县的意见》,我局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现代畜牧业建设战略,将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强化服务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规模化、标准化上下大力气,重点发展无公害生态养殖,全面提升我县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四改五化”现代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