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工作要求和公开、规范的原则,本着逐步实现公务用车的社会化、商品化和货币化的改革方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公务用车改革方案,申请作为首家试点单位予以实施。
一、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义
我区公务用车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些供需上的矛盾和管理体制上的种种弊端。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从而败坏我们的工作作风,有损开发区的良好形象,制约整个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先行者的作用,也为全市公车改革工作的向前推进作出有益的探索。
(一)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管委会用于购置车辆和维护车辆正常运行的各种费用将会明显的降低。根据初步测算,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管委会将节约交通支出近50%。
1.经开区管委会内设部门16个,共有公务用车30辆,专职驾驶人员30名;机关干部职工共118人,其中在职人员75人,借用人员43人。迄今,拟购车的机关在职人员共68人,占机关在职车改人员的90.67%;拟对15名正式职工驾驶人员分流任务,占全部应分流驾驶人员的88%。
2.2002年机关共有接待及部门用车支出:379.7万元。车改后(2004年)车辆经费预算:195.84万元,将减少财政支出:183.86万元。
3.机关原有车辆30辆(其中1辆为市国土房管局购置),拟留用车14辆作为基建现场、外事商务接待和委领导用车,公开拍卖公务车辆13辆,拨给未实行车改的两个市派驻单位使用2辆,退回市国土房管局1辆。
(二)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可根据不同工作情况和需要自行安排使用交通工具,提高办事主动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对进一步改善经开区的形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利于预防和制止腐败。实施改革后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公车私用、损公肥私的问题,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有效地促进机关廉政建设。
二、公务用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为指导,运用经济和行政的杠杆调整、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取向,逐步实现公务用车的社会化、商品化和货币化。通过取消公务用车,鼓励干部职工购买私车,给予个人“私车公用”交通补贴方式的改革,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政负担,从源头上治理公务用车中的腐败问题。
三、公务用车改革的范围和方法
参加此次公务用车改革的对象和范围是除委领导(党工委、管委会正、副厅级领导)外,机关在编在岗的处级以下(含处级)的公务员。到2005年,50岁以下的厅局级干部都应当参加改革。
公务用车改革实施的具体
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本文2010-11-03 15:43:33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