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党性修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功课和重大政治任务,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我们党的党性,将党性融入自己的血液,才能在实践中建功立业干好党的事业。那么,怎样理解新形势下的党性修养,将党性融为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两个月来的培训学习,我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党性修养的内涵、意义、目标、途径和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深入探讨和梳理整合,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一、党性修养的内涵
所谓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这一根本性质,以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在坚持这一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是我们党的党性,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党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真谛是科学发展,精髓是全面持续。以科学发展观论之,我们党的党性修养就是要常修执政为民之理念,常修先进文化之底蕴,常修科学发展之本领,常修核心力量之源泉,常修身先士卒之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党性修养的意义
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党性修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党风的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科学发展,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党风主其外,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主其内,是党风的决定基础,要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党性修养势在必行。其二,党性修养是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我们的党中央、各级党组织乃至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遵循发展规律,才能完成如此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其三,党性修养是保证党先进性的需要。先进性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先决条件,而先进性的保持有赖于每一个党员的党性修养。目前,我们党员队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其四,党性修养是共产主义事业的需要。共产主义事业长期而复杂,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坚苦卓绝的斗争才会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经得起方方面面的考验,党性修养一刻也放松不得。
三、党性修养的目标
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务必做到“五有”: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在加入党组织时,我们每个党员都宣誓要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理想仍然是方向、是灵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党性修养
本文2010-10-26 14:50:5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