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0-10-23浏览:2185下载284次收藏

xx县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虽然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部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目前仍然有7万多人居住在高寒冷凉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工作,在总结了过来几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市扶贫办的要求和《xx彝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结合xx的实际情况,编制了xx县2010年易地扶贫转移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府协调、讲求实效”,遵照群众自愿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搬迁标准,落实土地,以发展蚕桑、茶叶为产业支撑,确保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转移项目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居住在哀牢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32户150人从根本上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20公斤以上。
(一)搬迁标准:居住在“两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生产和发展受限、村内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户。
(二)安置规模:2010年安置32户150人。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2010年我县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搬迁安置32户150人。其中:文井镇新会村新会组(20户101人)、文新村虎帕山组(1户5人)、挖固村一把伞组(1户4人);曼等乡菜户村三家田组(1户4人)、仓房村赵家山组(1户5人)、胜岩村岔河组(1户5人)、瓦窑村领岗组(1户5人);景福乡勐令村大村子组(1户4人);安定乡古德村雪柱组(1户3人);太忠乡岔箐村旧洒组(1户4人);林街乡丁帕村二道河组(2户7人)、背阴山组(1户3人)。
。安居工程:新建安居房32套2560m2,户均宅基地200m2,户均建筑面积80m2(住房60m2,伙房20m2)。
农田建设:坡改梯150亩。
人畜饮水:完成dnΦ40mm镀锌钢管主管道7600米和dnΦ15mm镀锌钢管360米的入户管网架设。
通电工程:架设10kv线路1.8公里,30kv 变压器一台,完成3600米220v/400v的入户线网架设及一户一表安装32户。
道路工程:在新会村集中安置点铺设3米宽水泥路2.5公里。
生态建设:建沼气、猪厩、厕所“三配套”20户,太阳能12个,改造猪圈4间96㎡。
社会事业:在新会村集中安置点新建村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设简介碑一块。
(四)项目主管单位:xx县易地扶贫开发办公室
(五)项目实施单位:xx县文井镇政府、各插花搬迁户。
(六)建设地点:文井镇新会村新会组、文新村虎帕山组、挖固村一把伞组;曼等乡菜户村三家田组、仓房村赵家山组、胜岩村岔河组、瓦窑村领岗组;景福乡勐令村大村子组;安定乡古德村雪柱组;太忠乡岔箐村旧洒组;林街乡丁帕村二道河组、背阴山组。
(七)建设年限:2010-2011年
二、项目编制依据
①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0年度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任务并拨付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10﹞135号)。
②《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决定》(云﹝1999﹞67号)
③《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云贫开办发﹝2010﹞108号)
④《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云政发﹝2004﹞123号)
三、xx县2010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xx县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工程项目
(二)建设地点:文井镇新会村新会组、文新村虎帕山组、挖固村一把伞组;曼等乡菜户村三家田组、仓房村赵家山组、胜岩村岔河组、瓦窑村领岗组;景福乡勐令村大村子组;安定乡古德村雪柱组;太忠乡岔箐村旧洒组;林街乡丁帕村二道河组、背阴山组。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文井镇新会村集中安置点
(1)安居工程:建设安居房20套101人,建筑面积1600m2,户均建筑面积80m2(其中安居房60m2,伙房20m2),户均宅基地200㎡。
(2)基本农田建设:坡改梯101亩,确保人均1亩旱地。
(3)人畜饮水工程:建取水坝一个,φ40mm镀锌管7600米, 水池1个30m3,水表笼头20套。
(4)通路工程:新建3米宽水泥公路2.5公里。
(5)通电工程:架10kv输电线路1.8公里,架220v/400v线路2.4公里,30kv变压器一台,进户表20只。
(6)农村能源建设:新建6m3标准沼气池20口,每户1口,每户配套1间厕所2㎡,1间猪圈24㎡。
(7)社会事业:新建村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设简介碑一块。
2、6个乡镇插花安置点
设计在文井镇文新村、挖固村;曼等乡菜户村、仓房村、胜岩村、瓦窑村;景福乡勐令村;安定乡古德村;太忠乡岔箐村;林街乡丁帕村插花安置12户49人,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安居工程:建设安居房12套49人,建筑面积960m2,户均建筑面积80m2(其中安居房60m2,伙房20m2),户均宅基地200㎡。
(2)基本农田建设:坡改梯49亩,确保人均1亩旱地。
(3)人畜饮水工程:架φ15镀锌进户管网360米,水表12只。
(4)通电工程:架220v/400v线路1.2公里,进户表12只。
(5)生态建设:新建太阳能12个,改造猪圈4间96㎡。
(四)全县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93.7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5万元,整合县级其它项目资金65.69万元,群众自筹53.04万元)。
(五)项目主管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县易地扶贫开发办公室
(六)项目实施单位:文井镇政府、各插花搬迁户。
(七)建设年限:2010-2011年
四、xx县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在认真总结我县 “十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开发转移项目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考虑到土地、水利、山林等涉及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或资源的有限性,避免和杜绝安置后出现人与土地、水利、山林等各种矛盾突出,导致迁入人口与接收地矛盾的激化、恶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现象,实现移民与接收地群众的和谐发展,创建平安和谐社会,xx县2010年的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项目,改变了过去跨乡镇大规模集中安置的方式,主要实行以小规模集中安置为主,附带就地插花安置的办法。在具体实施中,也从过去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改变为现在的统一规划、统一时间、政府引导,根据群众意愿实施建设,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确定搬迁对象
我县在确定搬迁对象时,到各乡镇村组逐户进行调查核实,选取搬迁对象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活在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无可供开垦利用的宜农土地,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的群众;二是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农户;三是原居住地解决通路、通电、通电话、人畜饮水建设成本高,人均投资超过3万元以上,难以就地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在确定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审查,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扶贫办、县易地扶贫开发办公室批准的程序,决不把民政对象和不符合搬迁标准的农户迁入安置点;四是对初步确定的搬迁对象分别在县电视台和县报xx消息上进行公告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易地扶贫开发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案设计
xx县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包括安居工程、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通路工程、通电工程和农村能源、社会事业7个子项目。
1、土地利用方案
由于我县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转移项目属乡镇内、村内就地小规模集中安置或插花安置,对土地调整不大,难度也不大,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在得住、逐步能致富,不反弹目标实现,在项目实施中首先就是协调县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及项目涉及村组积极协调土地调整工作,进而理顺土地关系,确保移民人均有1亩基本口粮地,户均1亩以上经济作物地,户均200-300平方米宅基地,关系理顺后,按以下标准确定到户。
乡镇内、村内就地安置的按户均200-300平方米宅基地标准确定到户,耕地、林地继续经营管理原居住地的承包土地和林地。
由于我县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搬迁安置的人口统一经营管理原住地所有的林地。
综上所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