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长在十二五规划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10-10-23浏览:2347下载294次收藏

科学绘制“十二五”发展蓝图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将掀起我市“十二五”规划、项目谋划、产业规划的高潮。这次会议既是定调子,也是提醒大家,与大家一起共商谋划、达成共识。一些宏观的指标、原则可以按规划编制程序逐步完善,但核心是项目。一个行政主管领导或从事经济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的政府分管领导必须有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项目上。没有项目就没有底数,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机会,甚至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规划是依据,项目是载体。今天上午各位领导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意见,我听了很受启迪。做“十二五”规划的同志要充分汲取这些意见,研究这些意见,把这些意见中的精华、要害吸收到“十二五”规划中,编制一个科学的、具体的“十二五”规划。科学编制好我市“十二五”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对于xx今后五年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十二五”规划,5月中旬恩培同志在迪庆、丽江调研时叮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完成好“十一五”目标任务,认真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5月27日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我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强调规划要必须坚持平稳较快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六个必须坚持”,重点要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桥头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文化产业等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今天,市政府召开“十二五”规划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发展形势、理清规划思路、明确项目重点,科学绘制我市“十二五”发展蓝图。昨天市发改委和10县(区)作了汇报发言。在大家讲的基础上,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以来,市委、政府确立了培植壮大茶叶、林产、水电、矿产四个支柱,加快建设“绿色xx、生态xx、文化xx”,着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xx茶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能较好地、全面地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预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据初步预测,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6.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亿元,翻了一番多,完成规划目标175亿元的129%;人均生产总值8654元,完成规划目标6600元的131%;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完成规划目标500亿元的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13亿元的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4元,完成规划目标11000元的122%;农民人均纯收入3254元,完成规划目标2200元的150%;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有望完成规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5‰以内,均在规划控制目标内。预计除外贸进出口总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将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改善速度最快的时期。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资的67%。交通建设方面,建成思小高速公路及景谷—永平、澜沧—惠民公路,即将建成磨思高速公路和两山经济干线,在建思澜公路三期、澜沧—小黑江、澜沧—西盟、思茅—江城、景谷—宁洱、永平—临沧(xx段)、xx国家公园旅游环线等7条二级公路,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7202公里,全市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通畅的局面正在形成。目前,我们正在争取臭水到景东的普大高速公路(xx段)。水电开发方面,糯扎渡电站筹建工作累计投资140多亿元,即将实现下闸蓄水;崖羊山、龙马、居甫渡、土卡河、戈兰滩、泗南江6座中型电站建成投产;石门坎、威远江、三江口电站预计今年投产发电;普西桥、勐野江电站年内可开工建设。水利建设方面,基本建成常林河、营盘山、箐门口等中型水库,一大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和五小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城镇建设方面,实施了中心城区“南拓北建东扩中改”工程,建成区面积扩展至20平方公里,规划路网已达40平方公里;澜沧、景谷次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特色集镇建设不断提速,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共投入各类资金3亿多元,实施试点村1056个,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十一五”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拉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三)产业和工业加速发展。坚持工业带产业、产业促工业的思路,培植起四大支柱产业,打造出xx工业园区、景谷特色工业园区和思宁江墨、景景镇、澜孟西三条工业经济带,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升级、工业聚集发展。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01.9亿元,年均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21.7%;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5%。烤烟、旅游和蚕桑等骨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四)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我们通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投融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发展动力与活力。引进了富滇银行、浙商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率先在全省开展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水管体制改革及价格形成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投融资体制、扶贫开发、恢复重建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出矿产资源整合、水用管一体、捆绑式扶贫、提升式恢复重建等“xx模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华能集团、世纪金源、香港励晶、柏联集团、天士力、康恩贝、中国黄金集团、中国贵金属研究院、云南城投、金洲集团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企业落地xx,带动了茶、林、电、矿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松香、茶叶、咖啡等产品的自营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14亿美元,年均增长21.6%。

(五)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53元预计增加到今年的3254元,预计比“十五”末增长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440元预计增加到今年的13464元,预计比“十五”末增长1.8倍。民生问题显著改善,就业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成绩显著,“乡村流通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快,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6亿元,年均增长16.7%。扶贫济困工作取得了实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亿元,解决了3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六)和谐边疆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将顺利实现“两基”目标,澜沧县要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准备。大批重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11.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有3项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孟连宣抚司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首届“茶马古道xx论坛”为契机,积极将景迈山和类似景迈山的xx古茶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4%和95.7%。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2.2%。通过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75项指标,已经完成58项,预计最终完成或超额完成70项。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扶贫新标准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外贸进出口总额、贫困人口减少数、非公经济、服务流通业产值等5项指标可能难以完成。在已经完成的指标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5项主要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回顾“十一五”以来艰难、创业、奋斗的历程,体会深刻,经验宝贵,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市情,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系统、长远、高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整体推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和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增投资促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是必须始终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把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放在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突破、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只要忠实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忠实地执行好国家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原则,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支持的,尽管极少数人会破坏我们的发展,少数觉悟不高的群众会阻碍我们前进,但是我们宁愿永远站在大多数人这一边,宁愿我们艰难一点,也绝不把难题留给后人。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市同步推进,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牢牢抓实发展机遇,突出打基础、强产业、增活力、添后劲、惠民生、促和谐的基本要求,在促进全市加速崛起的同时,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广地惠及全体市民。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用事业和真抓实干的行动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时期是xx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当前全国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下,我们面临“不发展是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提质进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十二五”时期xx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全球环境看,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没有根本改变,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向好,全球性的消费需求将随之增长,世界贸易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加速流动,以发展低碳经济为重心的绿色工业革命蓄势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加快形成,全球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人口活力带来的动力仍然较强。从周边环境来看,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的周边环境保持总体平稳,特别是我们的周边环境是比较好的,加之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云南与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北、老北、缅北、泰北已形成良好合作机制。这些都有利于xx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xx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自身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市场信心增强。很多省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全国平均有50%的人口要生活在城市。xx现在有3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如果到2020年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应有140万人居住在城镇,中心城市需容纳40万人,其他县城和乡镇还需容纳100万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的各种要素在不断演变,一些新消费概念的提出,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机遇。未来国家将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施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支持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边境经济区和跨境经济区合作建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和改善民生。所有这些无疑对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我市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争取国家更多支持,有利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市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省内环境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两强一堡”战略,未来五年全省将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全面实施“森林云南”建设,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和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等重大发展举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将为我市加速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创造了难得机遇。

(二)“十二五”期间xx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xx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十一五”以来形成的厚积薄发优势,在国际国内经济加快转型和云南“两强一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长在十二五规划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