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环境制度执行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据国家工信部2009年9月发表报告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目前已超过1/3,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在个别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当地gdp比重的一半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制度体系建设,将有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好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就难以体现其价值。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环境制度的执行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环境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如果没有一整套科学、完整、有用的环境制度,就谈不上制度的执行,所以要对各项环境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和完善。一是废除不合时宜的制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梳理出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政策相抵触的制度,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论证后,确属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必须予以坚决废除。二是制定亟待出台的制度。制度更新不及时、条框约束过多过滥等制度建设滞后现象,在一些地区屡见不鲜,“制度滞后”是严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对本地区环境制度缺失的范围、需要补充的内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论证,作出准确的研究和判断;然后借鉴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的关于环境制度创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同时,不能简单的奉行拿来主义,也要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要本着“法律和相关规定没有禁止、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也可以在这个原则的前提和框架内,大胆探索有本地区特色的新制度。三是健全需要完善的制度。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绝对完美的。因此,必须对所有正在执行的制度内容、涉及范围、相关细则进行有必要的推敲、调整和充实。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力求我们的环境制度是适时的、规范的、合法的、完善的,更重要的是对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是有用的。
二、落实各项制度,是提高环境制度执行力的核心。之所以很多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制度执行力不够,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执行。一是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当前,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落实行政问责制,甚至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一纸空文,极少数纪检监察机关也没有针对落实行政问责制进行专门的监督检查。基于上述原因,使得部分单位及领导干部没有完全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导致单位或部门廉洁自律意识淡漠、行政效率低下、办事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创新创优意识缺失,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以,要加大对行政问责制进行全面落实的工作力度:首先是对该制度进行完善。特别是一些有关法律和《廉政准则》重新修订后,各地区很有必要对现行的行政问责制进行完善。其次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把各单位、各部门落实行政问责制的监督检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制度的贯彻执行进行专项检查,而且采取不定期、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最后是完善我们现有的行政效能考核机制,把落实行政问责制方面摆上重要位置,提高考核分值,进一步提高落实行政问责制的工作力度。二是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借鉴各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挂牌保护”、“政策倾斜”、“特别措施”等一系列维护企业权益的成功经验,在不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的大前提下,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税务、工商、质监、建设、卫生、商务、公安、司法、招商、经济计划等有关部门,制定并严格执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适用于本地区的特殊保护政策和制度,以继续保持非公有制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如“轻微行政违法行为首次免予处罚”、“新建扩建非公有制企业若干年免缴各种税费”、“非公有制企业审批办理事项特殊对待”等各种保护及扶持措施。在严格执行“十项制度”等各项有关环境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完善扶持非公经济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制度。如“落实扶助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督查考核制度”、“损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惩处制度”等。三是提高各单位、各部门执行环境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采取印发文件、专门培训、相关会议和廉政党课等形式,向领导干部灌输执行环境制度的重要性;其次是加强对全社会的舆论宣传,特别是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扩大宣传教育受众范围;最后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制度执行力的高低,列为考核领
进一步提高环境制度执行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本文2010-10-15 11:03:3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