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 一把手加强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10-10-11浏览:2075下载254次收藏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都必须发挥“一把手”的作用。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有些单位、部门和地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成为一个公认的难题。因此,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对“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及其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所在  

  “一把手”监督难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封建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既有个人因素,也有体制、法制方面的因素。  

  (一)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  

  中国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史,在此期间,形成了以官本位和官至上为表征的中国官文化。这一官文化所反映的是拜权主义,与拜权主义相伴随的自然是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专制作风、极权现象、家长制现象等。自“五四”以来,消除官文化,弘扬民主,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后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官文化的斗争,但官文化由于历史的惯性而继续发挥负面作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封建专制传统对新中国的负面影响曾做过如下表述:“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以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官文化的影响仍时隐时现于现实生活中,腐败的“一把手”在某种意义上是这种官文化的牺牲品,但也正是这种影响使得人民群众不敢和不能对“一把手”监督,从而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这就又进一步促进了腐败的“一把手”在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现实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际关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资本主义文化中腐朽没落的东西,随着国门的开放悄然进入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些低级趣味的不良风气如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亦沉渣泛起,加之体制转换过程中法制和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或存在疏漏,权力的寻租和出租市场逐渐形成,腐败现象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一把手”就是在如此环境下坠入犯罪深渊的,也正是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对“一把手”的监督在观念上趋于淡化。  

  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人错误地将仅适用于小农经济的“承包制”原封不动地运用于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之中,运用于当代社会管理之中,并特别时兴“一把手”“组阁制”。结果,弱化和淡化了“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却强化了“老板意识”、“雇主意识”,封建家长制得到复活。尽管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惩治了不少大贪官污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少地方仍存在“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现象,未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和震撼力。部分群众和“一把手”身边的人有求于他或利用他谋求政治进步,自觉不自觉地还放弃了对“一把手”的监督。  

  (三)“一把手”个人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一把手”出问题,违法违纪,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把手”思想素质低下,世界观出现了偏差,拒绝接受监督。突出表现在:一是理论功底肤浅,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不住方向;二是个人私欲膨胀,享乐主义思想滋长,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三是组织纪律松懈,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四是工作中独断专行,作风飘浮,听不讲他人的意见,一个人说了算。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思想境界低下,放纵自己欲望的人,一个私心杂念很重,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人,是不可能正确对待监督,更不可能诚心诚意地接受监督,只会千方百计地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  

其次,“一把手”在本地区本部门的权力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致使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无论一个地方,还是一个部门,“一把手”都处在权力的中心位置,掌管着人财物的决策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一把手”愈专制,愈独断专行,敢于监督他的人就愈少,投其所好的人就愈多。即使“一把手”比较民主,有接受监督的度量,但由于一些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第三,“一把手”决策往往处在封闭运行状态,透明度很低,外部无法进行监督。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决策活动本身需要保密。如干部使用的酝酿。二是有些“一把手”没有意识到是人民给予他这个职务,赋予他相应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信任,而把职务和权力视作自己的资本,作为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上,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抛在一边,不商量,不讨论,个人说了算;或是搞假民主,走过场,对不同意见置之不理;或者不讲程序,一杆子插到底,集决策和执行于一体,事前不打招呼,事后也不向有关同志通气,其内情无人知悉,或者知悉的人极少;或是以需要保密为挡箭牌,应该公开的事情也不公开,使群众无法监督。  

  (四)制度层面的原因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而“一把手”监督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制度在某些方面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有的好制度还难以贯彻到实践中去。  

  1、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  

  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正是坚持了这一标准,我们才选出一大批优秀干部,正因如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前进。但不可否认,干部的任命制现象仍未根本改变,“一把手”的选举有时不能体现选举人意志,酝酿不够,发扬民主不够。“一把手”以下的副职和下属的升迁降级在很大程度上由“一把手”起决定作用。特别是腐败的“一把手”所在单位,所选所用的人都是和他搞“统一战线”的人,如此情形,根本谈不上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2、“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把手”腐败与权力过度集中有很大关系,同样“一把手”难以监督,跟权力过度集中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一把手”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将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监督只能是空头支票。腐败的“一把手”往往掌握人财物的决定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命运。这样,敢于监督的人就愈少,投其所好的人就愈多,致使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决策往往处于封闭状况,透明度低,外部也无法进行监督。  

  3、监督制度不健全,存在监督误区和盲区  

  虽然我们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党际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也有不少好的规章制度,但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出现的新矛盾、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 一把手加强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