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陵园软硬件建设 推动烈士褒扬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我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占地106亩,共安葬革命烈士1617人,整体布局分为纪念瞻仰区、游览休闲区、办公服务区三部分,是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把烈士褒扬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不断加强革命烈士陵园提档升级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的整体水平。先后被省、市评为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花园式单位,省、市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2009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围绕提高烈士陵园烈士褒扬水平,我们主要是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把陵园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市是革命老区。1927年12月,在**诞生了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前保驾山党支部,开创了党领导胶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在胶东乃至山东党的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8年3月,**渭田、花园头抗日反击战,历经大小战斗五次,伤亡日军110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打响了胶东地区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胶东人民的抗日信心,在胶东地区抗日斗争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市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著名烈士。在漫长的革命岁月,共有3689名**英雄儿女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著名烈士87名,**市24名著名烈士中**就占8名。原八路军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春林、八路军胶东六十二团政委李佐民、“刘胡兰式” 烈士解文卿等著名烈士也安葬在**革命烈士陵园。
前几年,我市革命烈士陵园因建园时间长,陵园整体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简陋和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陵园功能的发挥。烈士陵园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陵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更是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提高陵园建设水平摆到了民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局党委认真研究确定了陵园建设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把陵园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其作为市政府的年度重点实事。
二、硬件建设到位,为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工作打好基础
硬件建设是实现陵园建设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按照“建设园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目标,加大投入,分步实施,每年做
加强陵园软硬件建设 推动烈士褒扬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本文2010-10-11 10:58:51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