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老年人协会典型交流材料
顺势而为 积极作为
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莱西市店埠镇东庄头村718户,2684人。东庄头村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92年,现有会员528人,占全村老年人总数的98%。多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们坚持“自筹资金、自食其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方针,把老年人组织起来,以协会为纽带,先后创办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19个经济实体,创出了一条“以为促养、养为结合”的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的新路子,得到全国、省、市各级的肯定。
一、顺势而为,成立村级老年人协会
东庄头村位于大沽河畔,土壤肥沃,水源丰沛。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很快形成了蔬菜生产基地。但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和一些人为因素,产品销售接连受挫。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当地急需办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的蔬菜批发市场。可是由谁来承办呢? 1992年初春,“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似春风化雨,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在上上下下的议论中,人们把目光逐渐聚集到回东庄头村居住的离退休老干部和已在村里退职的老干部身上。与此同时,离退休回村居住的七位老干部也达成共识,认为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承办市场,既有时间管理,又有能力管好。他们将想法报告村两委,经过研究后,很快地批准了。就这样,为了发展当地的蔬菜生产,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当年4月,东庄头村老年人协会应时而生。协会推举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制订了协会章程,明确了宗旨、任务、会员义务和权利等,这是东庄头村开天辟地建立的第一个老年组织。后来又成立了协会党支部。从此以后,全村近500位老年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家,有了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事业。协会成立不久,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老年人协会带领老年人用自筹的3万元钱资金,在4.8亩的土地上创建了店埠镇东庄头村蔬菜批发市场。
“发展农村菜园子,丰富城市菜篮子,为四面菜农造福,帮八方客商发财”是老年人协会创办蔬菜批发市场的宗旨。十八年来,老年人协会坚持做到想菜商和菜农所想,做菜商和菜农所需,靠搞活服务引来客商,留住菜农,推动市场发展。起初,为了招揽顾客,会员们先是挨家挨户地动员本地菜农到市场卖菜,再起早贪黑,冒着寒风酷暑,分头到邻近的公路上向过往的车辆发广告,拉客户。到了蔬菜淡季,菜量少,客户装不满车,便四处到蔬菜大棚去采购,千方百计使买卖成交,让客户满载而归。旺季时,菜农的菜卖不完,便用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钱凑钱买下,再转销外地,心甘情愿地做赔本生意。为让菜农、菜商放心到市场来经营,协会成立了一支由老年人组成的市场管理和服务队伍。他们坚持“三严、三宽、三让”的管理原则,即对本村人严,对外村人宽,本村人让理给外村人;对当地人严,对外地人宽,当地人让理给外地人;对熟人严,对生人宽,熟人让理给生人,保证了市场经营“公平、合理、安全、方便”的服务标准,赢来了回头客。
后来,协会又针对蔬菜品种单一、质量不高的现实情况,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成立了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行“科研、推广、培训、示范、指导”一条龙服务,先后引进新品种24个,推广新技术30多项,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老年协会的不懈努力下,蔬菜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交易量不断上升。目前,市场占地发展到480亩,上市品种达110多个,日成交量300多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产地蔬菜批发市场,有交易大棚14000平方米,冷风库15000吨,第三产业350多家,无公害检测室、电子结算系统、电子大屏幕、蔬菜信息系统已与国家农业部、经贸委信息中心并网。2008年,完成交易量12.6亿公斤,交易额达
村级老年人协会典型交流材料
本文2010-10-11 09:15:16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