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 经营网络的认识与思考
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是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内容之一,更是“四项改造”中的重点,已为我们所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为什么要改造,改造什么,如何改造,在思想上认识还不足,在工作上思路还不多,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认识
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就是通过发展新型业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重新构造供销社的经营网络和服务体系。这是改变供销社经营网络现状,加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是供销社适应wto新形势,应对挑战,解决供销社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
1、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是改变供销社经营网络现状,加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供销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行政层次上,它是由基层社、县(市)联合社、地(市、州)联合社、省(区、市)联合社和全国总社等组成。在经营层次上,它是由各级联合社的专业公司(农资、棉花、茶叶、果品、土产、畜产、日用杂品、再生资源等公司)、市场(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宾馆饭店等企业组成;在农村基层,它又是由基层供销社及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购销门店等经营服务网点构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经营网络和服务体系,横向看,各层次之间是独立的,经营企业分散,规模小,实力薄;纵向看,各级之间仅仅是一种购销买卖关系,没有经济利益联系,基本上各自为战。供销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市场放开后的一定时期内反而成了包袱和负担,点散线断网破,形不成网络。尽管供销社在经营形式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抽资承包、出租、社有民营等,职工和经营者个人的积极性是提高了,收入增加了,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有的基层社和企业已名存实亡,没有什么竞争能力,导致供销社服务功能弱化,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远。因此,必须以现代流通方式对供销社的经营网络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适应新时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2、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是供销社适应wto新形势,应对挑战,解决供销社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商业巨头加快了向中国扩张的步伐,给有零售业务的国际企业带来空前广阔的空间,尽管网点少,渠道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但目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正为他们提供一个低成本、大规模扩张的平台。而我们供销社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和条件,只有通过加强传统意义上的经营服务网络与之相抗衡,否则,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更谈不上全系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入世后,中国经济,包括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在内,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整合时代。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整合别人,要么被别人整合。因此,供销社系统只有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经营服务网络,才有出路。
3、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
我国8亿多农业人口,2亿多个农村家庭,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广阔,可挖潜力大。但从1996年以来,我国农民的收入增幅连续下降,2001年后尽管有恢复性增长,但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此影响,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幅急剧滑坡,农村市场不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瓶颈”。
造成我国当前农村市场开拓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流通方式落后导致的流通不畅,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新要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村商品流通是高度组织化的,流通服从于生产,非常有序。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流通格局、组织体系被打破,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流通组织没有充分发育,相反,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短期行为等显得比较突出,不能适应以家庭承包经
关于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 经营网络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2010-10-10 15:38:0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