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发挥政府在慈善事业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社会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情理要地位日益凸显,慈善组织是一种社会非盈利组织,具有民间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反过来也成为制约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政府要在通过职能和角色的转换中,发挥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引导作用和职能,调动民间资金和民众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来,使民间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
早在1993年9月,邓小平同志就富有远见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级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慈善事业,是解决分配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社会出现新的社会利益分化的情况下,更需要新的社会整合方式和新的社会团结,来凝聚人心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慈善事业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西部乡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慈善事业为改善贫困乡村和西部地区的初级教育、初级卫生条件及其它基本生活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信息显示,希望工程实施15年来,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5亿多元,改变了260万名贫困学子的生活道路,资助援建的11266所希望小学中,80%的学校和受助生分布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
二、慈善事业有利于促进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互助。近年来我国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全国10%最高收入组和10%最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是9.5倍,20%城镇最富裕的家庭拥有全部城镇金融资产的55.4%。阶层差距是社会冲突的压力阀,阶层差距无限扩大必然导致社会不安定。从效果上看,慈善事业是移富济贫的事业。它主要通过志愿捐赠的方式来实现较富有的阶层帮助较贫困的阶层,实现阶层之间的良性良好互动。所以,慈善事业越是发展,对缩小阶层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越大。
三、慈善事业有利于发挥民间和第三部门的作用。虽然政府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民间和第三部门的力量有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我国政府在慈善事业中充当的角色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在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主题角色上出现政府和民间的功能倒挂,具体地讲就是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功能过于强大,而民间在慈善组织的规模和数量较小。
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为了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必然会加大介入力度,加上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局面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关于如何发挥政府在慈善事业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本文2010-10-10 14:54:4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