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副书记浅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来说,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决策部署、决定决议、指示意见、规划方案等,从而实现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能力。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要有科学正确的决策、政策,更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执行力。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执行和落实的结果,没有执行和落实作保证,再好的战略也只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种摆设,再好的目标也只是一个理想。可见,执行力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兴衰,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那么,当前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三种素质、增强三种能力、避免三种倾向、建立三种机制和追求三种艺术上下功夫。
一、培养三种良好的执行素质
一是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政治品格、严明的政治纪律、敏锐的政治鉴别力、高度的思想觉悟、深厚的理论修养、正派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等。只有具备这些思想政治素质,摒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虚伪作为,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因地制宜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坚定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才能在决策及实践中抛弃个人私心杂念,自觉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才能坚定执行信念,不会见到风险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
二是培养专博的科学文化素质。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体现懂科学、有知识、有文化的特点,既要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既要懂得领导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又要在钻研市场经济理论、宏观操作方面下工夫;既要熟悉工业、农业、商贸、外经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懂得城市管理、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操作程序;既要研究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又要知晓微观经济的运行法则。只有具备专博的科学文化素质,领导干部才能在通观全局中把握局部,在纵览全过程中照应各阶段;才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卓有成效地抓好全面工作;才能以科学知识与正确的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急处站得稳、在高处看得远、在难处立得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领导的智能化相统一。
三是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素质。作为领导干部,要想有效地落实组织的目标,执行好组织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实际上,我们常说的力量并不是体力的代名词,它需要真抓实干的韧劲和意志,真正的执行力是由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产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执行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才干、天资等所代替不了的。大凡事业成功的领导者和执行者,都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而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又来自于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不为功利所动心,不为挫折所折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压力所屈服;才能宠辱不惊,真正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强者。
二、增强三种高效的执行能力
一是要增强决策能力。决策就是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科学地确定具体目标,积极拟定各种可行的方案,在比较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案。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一名执行者又是一名领导者,起着上策下行,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其特殊位置对执行力的发挥举足轻重,既要善于领悟上级的决策,又要善于实施本级决策,善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条件与实际状况,运用创造性思维做出科学可行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防止“真主意假商量”,也要尊重客观规律,避免主观盲目性,一切决策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真正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二是要增强组织能力。组织是为保证决策和计划的实施,建立权力体系和协作结构,分配权、责、利的过程。作为地方领导干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亲为,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善于统率和调动各方力量,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把广大干部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最短的时间与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组织实施中,要学会授权,牢记成就下级,就是成就自己。通过授权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
县委副书记浅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本文2010-10-09 18:30:5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