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中低产田(地)现状及成因分析
屈宝莉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文章对云南省大坡乡中低产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找出了大坡中低产田的障碍性因素,为大坡中低产田合理改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低产田;成因类型;障碍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s1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56-2
现阶段,我国土地的科学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因为我国特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这些土地的区域性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农民的种植布局也不一定合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因此,国家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我们以大坡乡为例对中低产田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1 概述
土壤既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根据地,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等物质能量的供应场所。各地不同类型的土壤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物质条件差异是明显的。有的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从而获得高产;有的不能完全满足,只能获得中产或低产;有的土壤水、热、气、肥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很大,很不协调,以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这些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要求,表现为产量不高或者较低的农田,既为中低产田地。
2 中低产田现状及特点
据调查,大坡中低产田的类型目前主要存在着下列三种方式:
2.1 坡耕型
坡耕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亮泉片区和山坡丘陵地带。该区共有17617.9亩,分布在坡度较大,处于林地丘陵向平地过渡的缓坡和陡坡上,由于坡度大、风蚀水蚀严重,表土疏松,肥力低下,腐殖质含量较低。
2.2 缺水型
缺水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耕德片区和土桥片区。面积为17720.4亩。该片区土地海拔高程大部分位于2050-2105m之间,基本高于周边新奋桥水库、汤皮亮水库和毛家油房水库取水高程,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证。且土壤保墒保水性能差,农作物产量波动大,稳产率低。
2.3 渍涝型
渍涝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亮泉片区,多沿大坡河两侧分布,面积为12286.5亩,该型田块大多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为低洼,排水设施不配套,雨季常被水淹,轻度土壤潜育化,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3 中低产田的成因分析
中低产田的成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概括其重要因素,大坡乡中低产田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3.1 自然因素
(1)该区属于高原山区,位于沾益县西部,距县城24km,总面积497km2,大坡位于东经103°39′40′,北纬25°35′30′,海拨最高点2026m,最低点1670m,平均海拨1960m,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被迫大量利用坡地,是形成大量中低产田的重要原因,农、林、牧生产大都在山地、坡地进行。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资源与人类生存影响的认识不深,存在着急功近利和不适当、不科学的短期行为,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重利益索取,轻合理投入;造成坡耕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功能降低,经济产量越来越低。
(2)多山的地貌和地形,导致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度也较大。
(3)该区
大坡中低产田(地)现状及成因分析
本文2010-09-10 13:02:0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