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转化穿山龙根茎水提取物的初步研究
王艳梅,王雅珍,马宇亮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文章利用由穿山龙根茎中分离得到的菌种对穿山龙根茎水提液进行转化,比较转化前后水提液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转化后发酵液抗炎活性明显强于发酵前。
关键词:穿山龙根茎;微生物转化;抗炎活性
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61-2
0 前言
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薯蓣总皂苷,薯蓣总皂苷的水解产物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化学名为δ5-异螺旋甾烯-3-β-醇[1]。穿山龙应用历史悠久,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活血舒筋、祛风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腰腿疼痛、筋骨麻木、风寒湿痹和跌打损伤等症[2]。目前对中药穿山龙的应用多是采取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薯蓣皂苷元,但提取率不高,如郭盛磊等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3],提取率仅为19.37%,这样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浪费。
微生物转化中药是利用微生物体系产生的酶对外源性中药底物进行结构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4]。微生物具有酶系广泛、反应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转化,可以提高药效、产生新的活性成分、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等[5]。转化的研究对象包括中药中的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三萜类、甾体及生物碱类等几乎所有类型的中药成分[6]。对皂苷类药物转化研究很少。
本文用由穿山龙根茎中分离得到的菌种对穿山龙根茎水提液进行转化,比较转化前后水提液抗炎活性。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穿山龙根茎:购于鸡西中药房;菌种:由穿山龙中分离得到;小鼠:55只。
pad斜面培养基[7]: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000ml,琼脂20g。
帅选平板培养基:穿山龙根茎粉末水提取液,添加适当琼脂。
转化培养基:穿山龙根茎干粉过40目筛,添加适当比例水分。
1.2 实验方法
1.2.1 穿山龙根茎水提液制备 穿山龙根茎粉碎成末,配成质量浓度为10%、15%两种溶液并灭菌。
1.2.2 菌种分离与纯化 获得单菌落:药材放置约l-2月左右,表面布满孢子,取少许长满孢子的穿山龙根茎于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制得孢子悬液。取0.5ml进行梯度稀释,取10-7、10-8、10-9三个稀释度菌悬液各涂布三个筛选平板基。置28℃恒温条件培养3-4天,取出平板观察,平板中生长大量单菌落。
菌种纯化培养:挑取典型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分纯后的菌株接种于试管斜面保藏,并同时进行发酵研究。
1.2.3 发酵转化实验 分别取实验1.2.2中所得1-8号单菌落,用0.5cm直径打孔器沿平板菌种外围打孔;然后接入浓度为10%的穿山龙根茎水提液中,每瓶6片,并于28℃下摇床培7天,得转化后发酵液。
1.2.4 抗炎活性测定 穿山龙根茎水提物抗炎活性测定:取穿山龙根茎水提取物10ml,用15只小鼠,每种试液
微生物转化穿山龙根茎水提取物的初步研究
本文2010-09-10 13:02:0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