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防治春播区玉米丝黑穗病
李天春
(河北省万全县种子公司,河北 万全 076250)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历史悠久,危害较大,文章通过对它产生原因的论述,简单介绍了两种防治方法。
关键词:北方;春播区;玉米丝黑穗病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80-2
玉米丝黑穗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黑穗病危害是属于真菌引起的,此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由苗期侵入、系统性侵染病害。其病源菌为担子菌亚门丝轴团散黑粉菌,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甚至条件适宜可达7-8年,主要由于土壤、土肥和种子等带菌,造成了苗期病菌侵入到植株体内,从而穗期开始出现典型症状的病症。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可表现症状,分孽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特别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气候条件适合病菌的繁殖、越冬,以及对植株的侵染,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成为玉米大田的主要病害,常年病株率一般在5%-6%,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个别品种在特殊发病重的年份可以造成玉米几乎绝收。所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成了北方种植玉米作物,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发病表现状态
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的雄穗、雌穗,其次还会危害到幼苗,只要发病,发病单株很难形成产量。
1.1 雄穗
发病植株苗期不显示症状,雄穗前期表现为淡褐色,分枝短而少,没有花粉,严重时外围产生白膜,形状粗大,后期白膜破裂形成黑粉团。
1.2 雌穗
发病植株苗期不显示病状,果穗畸形,呈短粗、松散膨大,顶部尖细而外弯,无花丝形成,苞叶早枯黄皮厚,用手触摸感觉柔软疏松,初期外有灰白膜,后期白膜破裂形成黑粉团。
1.3 幼株
幼株发病是病菌早期严重侵染造成整个植株发育不良,表现为节间缩短,分蘖多,
怎样有效防治春播区玉米丝黑穗病
本文2010-09-10 13:01:25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