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垂穗披碱草在尕玛梁矿区植被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唐忠民,陈 昕,刘承义
(甘南州草原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
摘要:通过在碌曲县忠区金矿矿区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实践,对采用的甘南垂穗披碱草应用情况进行观测表明,其自然出苗率可达86%以上,越冬成活率在78%以上,在重牧强牧的状况下,无法达到孕穗期,生长第二年高度平均为21cm,盖度达到85%,产草量仍然高出天然草原产量水平,并能形成2.1cm的草皮结层,在海拔4000m的矿区恢复和重建植被具有快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
关健词:尕玛梁;矿区;植被重建;甘南垂穗披碱草;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9-1
0 前言
甘南垂穗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 gannan),为野生种垂穗披碱草经过近三十年的栽培选育而来。1990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地方品种。甘南垂穗披碱草为野生栽培种,极耐寒,较抗旱,再生性强,抗病力强,亩产青草1500-2500kg,种子产量30-50kg。喜湿润凉爽的气候条件,对土壤无严格要求,生态幅度宽,特别适宜于海拔2500-3800m、降水量350mm以上的高寒地区种植,作为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当家牧草。其种子生产在甘南牧区几乎不受地区的限制,成为高寒地区植被恢复应用中的首选草种。
1 植物学特性
甘南垂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呈须状。株高60-120cm,茎直立。叶片扁平,长10-19cm,宽0.6-0.9cm,一般在其生活第二年花期时测定产量茎占63%,叶占37%。小穗排列稍偏于一侧,通常弯曲,呈勾头状,先端下垂,穗轴每节一般有二枚小穗;颖果,种子披针形,千粒重2.85-4.6g。
2 植被恢复区概况
尕玛梁地处甘南州玛曲和碌曲两县的西倾山分水岭山口,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国道213线途经而过处海拔3902m。植被类型为亚高山草甸,以莎草科、菊科和禾本科草类为主,植被盖度85%,多样性为7-11种/m2。碌曲县忠曲金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建设一期项目实施地即在尕玛梁,坡度51°,地理坐标为北纬34004.441、东径102010.167,海拔变幅为3883-4013m,属高寒湿润气候类型,≥0℃的
甘南垂穗披碱草在尕玛梁矿区植被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本文2010-09-10 12:58:45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