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内涵创建之我见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下移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科学论断为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新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党的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我认为,当前特别要注重基层党的建设的内涵创建,拟通过新的实践和探索,努力使基党层组织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前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基层党建内涵融入中心的创建
近几年来,各基层单位已经确立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一指导思想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差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存在误区,事实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应该越来越深刻。如果站在这一角度思考问题,我认为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定位上还应更深入一点、更内化一点、更贴近实际一点。为此,可以从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入手:
1.在指导思想上,实现由围绕中心抓党建向融入中心抓党建转变
所谓融入,不是一般的联系、一般的贴近,而是一种直接的投入、渗透与参与。以抓党组织建组织为例,首先要更新思路,融入其中。要改变那种围而不近、贴而不紧、联而不入的状况。党的工作一定要置身于中心工作,决不能把抓党建工作当成是没事找事,做个差不多就行了,试想抱着这种思想口口声声为党工作的干部他的思想动机到底是什么?其次是紧密结合,要将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与单位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到位。第三要动员群众,形成合力。党组织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心任务而恪尽职守的光荣使命,要形成上下一致、共同发展的合力。
2.在工作空间上,实现由单方面多方位联系向多方面全方位渗透转变
从围绕中心抓党建到融入中心抓党建,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内化,是质的提升。在具体贯彻落实时,我们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在管理层面上要形成党组织参与、协调配合、各部门(组室)分级管理、分层推进的管理体系,变由单方面行政系统的管理为多方面共同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第二,在工作方位上,党组织要加强对群众组织、多种体制组织的指导,牢固确立一切工作都要融入中心、指导中心的宗旨。第三,在工作结合点上,党组织要找准与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如发展思路、班子建设、凝聚力工程等,要注重相互融入、相互渗透、相互推进。
3.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实现由重形式、重过程向重内容、重结果转变
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认识和评价,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基层党组织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二是上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与评估。这两项工作是在两个层面进行的,缺一不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把它们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确立标准。看一个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成效如何,不能只看形式上轰轰烈烈、过程上辛辛苦苦,而应看工作的内容、质量和最后的成效。如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推进,就不能只报个方案、开开支部会议,而是要领会“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层次内涵,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每个支部要抓出一到两个有先进性、学习性的案例,让“创先争优”活动由务虚变成务实。其次要突出重点。基层党组织工作融入中心,贴近群众,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的全局和发展。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紧紧把握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以及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等重大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要看党组织建设在融入中心过程中的突出成果。
二、基层党建内涵形成核心的创建
党组织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中央和地方党委在一系列文件中所反复强调的。《党章》中指出:“党的领导就是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作为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其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提高参与决策的自觉性。要办好一个企业,一靠民主决策,二靠科学管理。行政领导应在决策过程中,主动尊重党组织的参与,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党政双方要主动深入实际,主动相互通气,主动形成共识。为保证决策有成效,党组织多做有针对性调查研究,为决策的合理合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思想保证。
2. 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组织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本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任,即抓好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管理,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中层以上干部的选拔、任用,党组织有责任把好关,并同行政领导一起共同管好一班人。(1
基层党建内涵创建之我见
本文2010-09-02 18:37:4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