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实现路径探讨
对于过剩产能要严格控制,但主要是控制边际增量,而不是限制整个行业。有市场需求、合理的产能还是要维持。正因为这种边际性,解决产能过剩的动力只能来源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淘汰劣质产品、落后技术、高成本的同类产品,实现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大致均衡。不能一刀切,简单一刀切的做法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性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为凸显。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科学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路径,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内涵
讨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必须准确理解“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内涵。目前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加以厘清。
(一)经济发展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总量的增加(gdp是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而经济发展则强调整体经济的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物质财富与社会民生福祉的提升。因此,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内容,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
(二)经济结构不能片面理解为供给结构。经济结构包括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时期的需求结构决定供给结构,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需求结构的升级是经济结构变迁的内生驱动力。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应同时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着手,否则,容易出现“按下葫芦又起瓢”的现象,表面上看解决了供给结构的矛盾,但却引发新的需求和供给失衡。目前中国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供应不足。由于服务业的缺陷,限制了人们通过寻求服务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实现路径。
(三)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发展历史阶段,更不能揠苗助长。中国之大,南北东西纵横数千里,农耕村落、小型城镇、中小城市、大型城市、国际化都市并存,整体消费状态、实际需求内容跨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梯次结构特点。可以说,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某一行业、某一类产品颠覆性淘汰的现象极其罕见,主要还是成本竞争驱动下的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梯次升级。因此,反映到经济结构上,必须要认识到这个国情,选择最合适的结构和最合理的调整路径。
当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彻底改变了落后农业大国的面貌,迈上了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很多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些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安全成本问题。
一是劳动力成本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就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从农村源源不断转移过来的低成本劳动力,使得中国很快在国际分工中确立了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快速增长,并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随着人口红利效应的逐渐衰减,低成本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征兆。更值得担忧的是,长期的劳动力低成本状况与城市财富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带来经济社会诸多矛盾的积累,也招致道义上的质疑和批评。从趋势上看,劳动者报酬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好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劳动力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解决不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是城镇化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一些扭曲的现象,有的地区以计划经济的手段甚至以粗暴的行政命令来加快推进城镇化,通过简单的乡改镇、县改市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实现路径探讨
本文2010-08-29 23:45:46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556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