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加强社会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xx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京发[2008]17号)精神,结合xx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社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推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四位一体”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首都发展目标,按照这一发展理念,xx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建设京郊经济强区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xx的区域经济、产业形态、城乡发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加快推进全区社会建设既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又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区建设“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xx”的根本保障。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对全市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也为我区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优化发展思路,统筹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全区社会建设步伐,促进xx又好又快发展。
(三)社会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中央和市委加强社会建设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xx地区实际,在原有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基础上,继续加大社会建设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我区社会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社会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发展进程。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xx特色的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作用,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构建社区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加强党的领导、社区管理、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不断夯实社会建设基础。
——构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培育和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社会活力,使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构建社会工作运行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职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
——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努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政府、市场、社会的互联互补互动,实现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使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努力实现“五无”目标。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目标。切实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努力实现“无城乡危房户”目标。切实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实现“无拖欠工资问题”目标。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实际利益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无重大重复上访户”目标。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努力实现“无社会救助盲点”目标。认真落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险事业,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社会保障格局。
(七)不断完善社会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和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两新”组织。继续坚持和完善xx区区、镇(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建设,实现社会工作全覆盖。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更好地为各界群众提供服务。健全志愿服务网络,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八)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对可由社会组织或机构承接的事项,政府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多种形式,实行购买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研究制定财政补贴、特许经营、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承接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向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进一步规范购买公共服务操作程序,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和项目、购买方式及监督评价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建设基础
(九)充分发挥行政村、社区的基础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城乡居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建设,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不断加强城乡居民自治。健全党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通过民意听证会、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主评议会等丰富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危改小区、新建社区、新建小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工作。及时处理好城乡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妥善处理矛盾,切实维护城乡居民的利益,保持地区和谐稳定。
(十一)规范社区服务站和驻村工作站的职能。社区服务站和驻村工作站是政府在行政村和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职能是代理代办政府在村和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基层“两委”办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特别是社区服务站是在街道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居委会监督,按照“依法、公开、高效、便民”工作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十二)加大社区
某区加强社会建设实施意见
本文2010-08-18 22:24:21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