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性分析农村县域群体性事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90下载235次收藏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徐教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观察和研究我国农村问题。最近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又看到了您的新作,对县域农村群体性事件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新见解,我想,这对农村基层干部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您能否就此向本刊读者作些介绍?
 
    徐勇教授(以下简称“徐”):非常愿意。
 
    记者:您是怎么提出“接点政治”一说的?
 
    徐:当今世界在总体和平中局部性动荡不安,中国也是在总体稳定中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由乡入城”,规模扩大,烈度提高,处理难度增大。这样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比如贵州瓮安事件、江西南康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和孤立,但其中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记者:就是说,这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是特定的历史-制度背景的必然?
 
    徐:是这样。农村群体性事件向县城扩展,是历史和体制变迁的结构性问题,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要素衔接过程中的“接点”问题。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由突发或者偶发事件引起,并演化和扩大为参与人数多,影响大,并直接针对地方政府的聚众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影响大,人们较多关注的是事件本身,对其背后的内在联系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当前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中,这种变革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即不同的社会要素共存同一时空。只有使不同要素有机的衔接,达到相对和谐状态,历史变革才能有序进行。否则就会产生结构性社会矛盾、社会磨擦、社会撕裂,进而导致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正是在这一结构性变革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如果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群体性事件又累累发生在县城?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解释框架。
 
    记者:这就是“接点”?
 
    徐:是的。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看似一个整体,实际上它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在个体与个体的连接中就有一个连接点。比如,电焊工将两个部件焊接为一个整体,焊接的地方称之为接点,即电焊接口。为了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对焊接工艺的要求十分高。即便如此,接点部分仍然是一个整体中最为脆弱的部分,不仅容易锈蚀,而且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因此成为整体构件中最有可能断裂的部位。为此,在寻找焊接口时,一般选择在应力最小的部位,使它不至于应力太大而断裂。
 
    记者:您把这种“接点”现象用于了政治学分析。
 
    徐:一般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利益的分配者或调节者,也成为社会矛盾集中反映的领域。但是,政治体系并不是没有差别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有力量强大的部分,也有力量弱小的部分,有矛盾集中爆发的部分,也有矛盾相对平和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政治非均衡状态。
 
    记者:您在1992年出版的《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就曾写道:“国家整体层次的一元性、一致性与国家统辖下的政治社会的非等同性、非一致性的结合,‘大一统’与非均衡的结合,才是中国政治社会的完整状况和典型特点。”
 
    徐:您也看过这本书?
 
    记者:那是当然。
 
    徐: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将革命的重点放在农村,并取得胜利,就在于找到了统治力量最薄弱的边远乡村。在当今政府治理中,城乡结合部往往成为治理的“盲区”和“难点”,就在于其不同要素的“接合”部位。特别是在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当今,政治体系各部分的“政治应力”更为不平衡。社会矛盾及其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在那些“政治应力”最为脆弱的“接点”部位发生。
 
    记者:那么,县域就是这样的政治“接点”?
 
    徐:国家是政治领域的主要组织,社会由国家治理和组织;而国家组织又是由一个个层级构成的,县官以上的官都是管官的官,只有县官才是管民的官。县官亲民,民众有福,县官欺民,民众有难;矛盾激化时,百姓首先攻打的是县府,捉拿的是县官。因此,2000多年来,县一直是国家与社会,政权与民众的“接点”部位。“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国家治理,成在县,败也在县。
 
    正因为县的地位重要,孙中山先生在设计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时,主张以县为基础的地方自治,将县作为民主政治的底座。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政权延伸至县以下,在县以下的乡镇设立基层政权,在乡镇以下的村庄设立政府指导下的基层组织,形成了庞大的政权组织网络。“官”一直延伸到了民的家门口。这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重要的不同之处。但是,县政承上启下,仍然是国家与社会、政权与民众之间的主要“接点”。县可以说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枢纽,只有通过县,治理国家的机器才能运转起来。所以,县政是县域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也是县域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直接关系到地方治理的成败,也往往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多发部位。
 
    记者:请您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
 
    徐:好的。其一,县政是国家上层与地方基层的接点,是地方决策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除了中央权力外,地方的决策权也愈来愈多。一方面是国家上层愈来愈深地渗透到地方基层,另一方面是地方基层的自主性愈来愈大。县政则是直接面对民众的地方决策中心。从利益关联和政治层级性的角度看,愈是距离民众远的权力,愈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愈是距离民众近的权力,愈与民众的直接利益相关,也愈为民众所关注。所以,在整体国家政治体系中,县政是国家上层与地方基层权力的“接点”,也是政治应力最为薄弱的部位。一旦县政决策失误,就会激化矛盾,形成危机。
 
    记者:江西南康事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由县政府“红头文件”决策而引起。
 
    徐:是这样。2009年5月初,南康市以加强家具市场规范管理为名,部署对全市家具企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颁发红头文件《南康市家具企业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并对原有的税收征管办法进行调整,重新制定了《木(竹)材产品成品方单位税额表》。按照这一部署,南康市从6月15日起执行新的税收征管办法。但是,这一文件引起利益相关人的不满,认为新的税额加重了负担。6月15日上午,部分家具业主及家属数百人到市政府上访,后又扩大到将高速公路南康进出口处和相临的105国道阻断。事件发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和省长均作了批示。南康市委、市政府随即下发文件,公开宣布并立即终止此次家具整治,事态才得以平息。这一事件的发生与平息都源自于该市的“红头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地方的“红头文件”具有极大权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利益关系调整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多,因而县政决策就需要更为慎重,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记者:请您继续。
 
    徐:其二,县政是中央统治与地方治理的“接点”,是一级完备的基层地方国家政权。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政府体系完备并实行分级治理。20世纪以来,国家政权延伸至乡,政治组织网络也一直延伸到村。但是只有县才是一级完备的基层地方政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有完整的地方人大和政府行政、司法机构,可以说是中央及其上级政府在基层地方政权体系的复制。虽然县以下设有乡镇,但是乡镇历来都不具完备的政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理性分析农村县域群体性事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