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11下载188次收藏

    摘要: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为基础,剖析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文章认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应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问题;对策
 
    一、财政支农政策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制度变迁带来的增长效应的逐渐减弱,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面临许多难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产品的需求高速增长,要求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要求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些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个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伴随一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各国政府普遍实施农业保护和农业支持政策。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实行农产品保护政策;韩国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水平已大致相当于日、韩经济转型时期的水平,因此,有必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
 
    二、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
 
    财政支农政策从总体说对我国农业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状况,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既有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即规模问题,也存在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问题。规模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因我国财力制约等因素一直存在,结构和体制问题因时间段而异。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一)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绝对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从1978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500亿元(中央财政)。但是财政支农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却相对下降。从1978年至今,财政支农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下降。
 
    (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
 
    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政用于生产性支出比重下降,而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支出比重上升,各项事业费支出比重基本维持在70%左右。
 
    第二,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农民增收不明显。在当前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没有加大对农村科研、基础教育、社会保险等农村公共品的支持力度,而是有些撒胡椒面现象,流通、消费、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