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575下载125次收藏

    摘要: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如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存在不足、对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不能科学的衡量、证券市场不发达和中介机构不成熟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实践和具体的法律政策环境,指出增加竞争性和透明度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关键。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定价机制;问题;措施
 
    管理层收购,即management buyout,简写为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一定程序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经济行为。它产生于美国,目前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及一定的推行。虽然管理层收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管理层收购定价则是关键问题。
 
    一、管理层收购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存在不足
 
    净资产是公司在某一时点上的实际价值,是从会计角度对公司财产的账面记录。在某些情况下,用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并不合理。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每股净资产的计算过分依赖于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的会计准则允许上市公司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这使得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的计价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二,有些无形资产,如顾客、品牌等由于会计核算的局限性而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但这些无形资产却与公司未来获利能力息息相关。第三,净资产是公司资产的历史价值,不能体现资产的交易价值,所以说净资产并不能反映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但管理层收购的管理层看重的是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第四,由于净资产立足于某截止日,是某时点公司的净资产额,而没有考虑公司以往的经营业绩以及未来的经营前景,因而管理层往往可以利用其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调剂或隐瞒资产的方法,以此来压低每股净资产,从而实现低价收购。
 
    (二)对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不能科学地衡量
 
    对于管理层的贡献不能科学地衡量,使得很多上市公司以此为“挡箭牌”,无依据的降低收购价格。目前,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相关上市公司大都对定价原则避而不谈,管理层对此的看法是,转让价格较低是考虑了内部职工对公司的历史贡献等因素,并不违反现有规定。但是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去衡量,否则,只能成为低价收购的借口,导致国有资产大肆流失。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未能在以往的薪酬中得以体现,管理层得到的报酬与他们的付出以及他们对企业的贡献极不相称。在管理层收购定价时,假如考虑的仅仅是国有资产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而对管理层的合理权益置若罔闻,定价显然不合理。
 
    管理层的贡献问题,也就是管理层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的问题。今后管理技能如何参与企业的分配也应该有个量化的标准,这个标准如何来定也是决定管理层收购定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收购价格谈判缺乏公正性和透明性
 
    在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企业资产有直接控制力的地方政府和强烈收购意愿的经理层之间的博弈。规范来讲,收购价格应该由收购双方进行谈判确定,但是在我国,收购双方是不平等的,同时,我国管理层收购交易也缺乏信息透明的游戏规则。从我国已经发生了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来看,有的没有披露交易价格,有的对收购原因的阐述过于简单、笼统,没有针对上市公司各自的具体情况说明收购活动的原因,有的虽然披露了收购价格,但对于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未能做进一步的说明。信息的隐瞒有可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管理层收购也可以通过壳公司以低于净资产价格,不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要约收购,若信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