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因及方法探索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261下载178次收藏

    摘要:事业单位在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组织生产业务活动,完成事业任务目标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和风险的存在是难免的。虽不像企业单位“复杂”,但为了消除问题、化解风险,促进发展,事业单位也应实行内部控制。那么事业单位应在为什么进行内部控制,想达到什么目的,遵循什么样原则,控制什么,怎么控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索
 
    财政部等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企业单位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有法可依、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方法可行。事业单位由于承担政府职能,不具有营利性,实行部门预算和集中支付,在发展目标和经费管理体制上和企业有很大不同,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上,虽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但不能照搬照抄。鉴于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探索,寻求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途径,以规范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减少问题,化解风险,促进事业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事业单位要想实施内部控制,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那么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定义为:为实现事业目标,进行经济、管理活动而建立的,规范、协调、制约全体员工的程序、措施的总称。
 
    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有关政策、法规规定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条规定,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从客观上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潜在风险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领导独断专行,重大财务活动决策一人说算,管理能力差,则潜在着决策失误、甚至影响事业发展的风险;会计人员道德缺失或牵制不利,则潜在着会计信息失真、资金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其他人员素质低,不按规定办事,职责不清,后果不计,则潜在着工作质量低下、违规违纪、资产损失等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用内部控制限制、规范各层次、各岗位人员的各项行为。
 
    (三)经济活动结果不确定性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随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且内容日益多样,就经济活动的结果而言,其本身就有成与败两种可能,因此存在极大的风险。例如,事业单位为了获取额外资金收益,用货币资金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而存在对外投资失败与资产损失的风险;对其他单位提供贷款担保,而造成由于被担保单位的经营亏损等的连带债务风险;对外借款,存在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到时收不回借款的风险等。这就需要对各项经济活动采取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减小或消除有关风险,促进既定目标实现。
 
    (四)会计核算风险的存在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会计核算虽然有一套完整的可以遵循的体系方法,但由于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是难免的。例如,由于经费不足而垫支或挤占经费造成经费超支,从而造成没有完全执行部门预算的风险;由于主客观原因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会计诚信降低的风险;由于会计人员理解偏差使会计处理偏差造成违规使用资金,从而造成遭受审计处罚的风险等,因此需要进行内部控制。
 
    (五)对事业发展的内在追求要求进行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从事生产、管理活动,往往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措施,去指导、规范人们的工作实践,以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提高效率,促进既定目标的完成。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第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比如内部会计控制、重要经济活动控制。
 
    第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内控体系建设、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承担的任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第五,节约与效率原则。内部控制应以最经济的财力和最合理的人力投入,达到控制成本的节约,实现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因及方法探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