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辨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54下载289次收藏

    摘要: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要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环境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在当代,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欠发达地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和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已取得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容易解决的矛盾。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处理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
 
    一、环境问题已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暴露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十年来的西部大开发,gdp年均增长9%以上。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年来欠发达地区实行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式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重复建设,重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开发和利用,轻保护和恢复,可以说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是欠发达地区资源短缺,人口众多,而且人口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去促进经济发展,而粗放式开发的结果只能是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二)欠发达地区受环境污染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欠发达地区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这至少存在以下负面影响:
 
    一是由于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从而降低了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对于原本缺少资金和技术而主要依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劳动力素质下降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是由于治疗各种疾病,迫使人们不得不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在极度贫困的地区遭受疾病侵袭的家庭往往是变卖所有资产或到处借债来为治病筹款的,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严重妨碍了他们开展正常的生产活动。
 
    三是欠发达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欠发达地区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进而影响到农业发展水平。
 
    四是欠发达地区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使用引起资源枯竭的危险,不仅造成欠发达地区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损失,还严重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
 
    五是作为地方政府为了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将削弱政府对其他经济领域和行业的投资,从而影响到了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目前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的初级到中级发展阶段,工业企业装置差,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大,防治污染的设施又严重不足,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很大压力。不少地区原有的环境问题尚没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相继出现,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着欠发达地区社会进步。
 
    二、环境问题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性与经济发展受环境问题制约造成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首先,欠发达地区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人们早就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是满足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人类肯定会出现生存危机。不快速发展经济就会处于贫困状态。所以,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首先就是发展经济。目前,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剧增和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才能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摆脱贫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辨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