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宏观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33下载186次收藏

    摘要:海南省丰富的“特色资源”如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需要通过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来形成经济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应深入理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特色”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树立“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特色经济新观念,进行战略分析,做好战略规划,把握选择基准,选准特色产业,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特色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关键词:海南;县域特色经济;宏观思考
 
    一、引言
 
    海南的海域面积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土地面积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地区,有“天然药库”之称。海南省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全省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海南拥有一批高品位的景区景点,其滨海沙滩、蓝色海洋、热带雨林、珍禽异兽和黎苗风情构成了奇特的热带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
 
    尽管海南拥有“特色资源”,但其目前的经济在全国来看还比较落后,这是因为“特色资源”并不等于“特色经济”,也并不必然带来经济优势。随着国际分工和产业梯度的深化,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特色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培育区域优势。海南作为一个后发省份,应当如何快速地发展特色经济?
 
    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首先要深入理解“特色”的内涵
 
    特色经济中“特色” 的主要内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人无我有”一般是指一地固有的、无法流动或流动性弱的“资源性优势”,如三亚的旅游资源以及海口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等。
 
    “人有我优”是指将资源优势经过开发和经营转变成经济优势。某地的自然、人文资源最初只是“潜在优势”或条件优势,须要进行开发运营,并通过市场手段获取经济效益,从而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应当指出,在目前发达的通信和交通条件下,经济资源不再是特色经济形成的必然制约因素。河北的清河县并不大批量产羊,却通过引入资源和技术,形成了占国内市场一半、国际市场四分之一的羊绒专业市场。又如浙江的海宁县没有毛皮,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苍南县不产人参鹿茸,却一度成为南方最大的参茸集散中心。这种经济学界人士所谓的“零资源现象”引人深思。
 
    “人优我转”是从市场“动态”变化角度而言,优势是相对的,随着市场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半径、消费群体等因素的变化,优势也随之转变。
 
    三、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深入贯彻海南省有关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文件的精神,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以人为本,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本质要求,海南是个多民族省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全面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要求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妥善处理各层面的矛盾、协调好各利益主体间关系,形成系统合力。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和环境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的部分特色产业,如生态旅游业、热带农业等,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别具现实意义。
 
    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调动社会各方的智力因素,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要“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样才会占得先机。
 
    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县域内的自有资源和引入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可进入的市场也是有限的,所以发展特色经济应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避免“多、小、散、乱”的通病,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佳”的新观念。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培育成上规模、上档次的支柱产业,并追求专业化和品牌化。另外,发展特色经济,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别处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海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宏观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