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食品的安全管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66下载288次收藏

    摘要:基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和原因,探讨了政府对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论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管制的难点,最后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
 
    一、引言
 
    最近“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频频曝光,使我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信息越来越难以被消费者了解,以及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该法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环节很多,食品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问题最多的环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食品生产企业、行业和消费者信息传递问题,以及政府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进行一些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大量文献研究了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问题(龙一平,2006等),但是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问题的相关文献(王俊豪,2005)较少,本文的创新点是结合目前食品安全信息越来越难被消费者观察的现状,分析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原因和表现,并注意到了信息不对称性更可能体现在整个行业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探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管制相关方面。
 
    二、食品安全管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大量国外文献(植草益,1992;史普博,1999等)进行了由于商品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管制的相关研究,其中nelson(1974)将食品质量特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三种。其中搜寻品的质量信息可以被直接观察到特征信息,显示十分直观,是不易缺失的信息类型。经验品的质量信息也较为明确,不同的是需要经过消费者的直接体验才能获得。信任品无法被直接了解,无法在消费后的短时期内了解,故消费者往往会重复购买信任品,质量安全信息最易缺失,其危害性也最大。这也构成了信息不对称的起因。拥有大量食品安全信息的食品企业或行业对信息进行垄断,只向消费者传递少量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造成了企业或行业与消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食品加工企业方面
 
    首先,在安全信息的意识上,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缺乏食品安全的意识;其次,在技术上,因为要支付高额的费用,小企业安全控制体系很难建立,进而导致了食品加工信息缺少电子系统统计;再次,在安全信息的传递上,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因为自身的食品安全没有做好,更不愿意公开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对其加工食品安全信息有很高的垄断权,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在食品标贴往往透露出的信息模糊;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贴出产品安全标识与实际状况不符合等虚假的信息;有的食品(即食食品)甚至没有包装,也就是几乎没有给消费者传递任何食品安全信息。
 
    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通过广告、品牌、信誉这些信息沟通的基本方式向消费者只透露出有利于企业自身产品的有利信息,对于不利企业自身的信息自身垄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主动透露的信息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从而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二)整个生产行业对待食品安全信息处理方面
 
    蒋抒博(2006)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例如,在奶制品行业中出现的三氯氰胺事件,几乎所有的奶制品企业都含有三氯氰胺,其奶制品产品的质量都存在问题。
 
    (三)食品消费者方面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缺乏认知与基础知识安全防范意识;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还没有受到高度重视;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意识很浅薄;对一些非高致病的食品,消费者往往并不能认识到其危害;消费者去购买一些缺乏安全保障的廉价食品,三无产品。消费者粗糙的购买行为也给食品生产厂商带来了盈利机会。
 
    消费者搜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成本特别高,几乎不可能了解所购买食品的所有安全信息。只能感受到色香味等可直接体验的信息,而借助仪器进行检测成本过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可能的。蒋抒博(2006)在博弈模型中认为消费者购买食品后能够完全判断食品的优劣,这是有失偏颇的。现实生活中,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很多食品是消费者购买后消费后短时间内也判断不出来食品的优劣,例如地沟油、三氯氰胺事件。
 
    三、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一)食品同时具备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性
 
    搜寻品的特征信号完全可以依靠市场来传递;经验品特性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企业建立声誉机制加以解决。二者均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预。但是以安全与营养为核心的食品作为信任品,其信息必须由政府或其他可以信任的中介组织来提供信号传递机制。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食品的安全管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