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266下载197次收藏

    摘要:风险投资机制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限制,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进程缓慢、差距较大。所以要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主体;退出机制
 
    凡是以高技术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它是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机制。
 
    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从无到有,从散乱无序到逐步规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群体
 
    1985年,由国家投资、用以支持高新技术创业发展为初衷的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公司)成立。随后其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也开始试着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资本金也大多由当地政府机关提供。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等。
 
    (二)风险投资在我国部分地区发展迅速
 
    1997年9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宣布组建深圳市科技风险投资顾问公司;北京市政府推出了各项改革用以推动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上海建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极大地推动了上海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三)大量海外风险资本快速进入我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海外风险资本正大量进入我国。1992年,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成立,这是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投资成立的中国第一项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伊始就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分公司。华平投资、intel投资、华登国际、日本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等也纷纷进入中国,2005年凯雷投资、新加坡淡马投资等著名外资风险投资基金也接踵而至。
 
    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虽然已具有相当的数量,但由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所以我国风险投资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均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
 
    投资主体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这一比例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的储蓄存款很少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据统计,2005年末全国拥有风险投资公司近200家,风险投资资金仅有154亿元,实际项目投入只有36亿元,这一规模仅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所需资金的5%。同时单个风险资本规模偏小,一般只有几千万元有些只有几百万元,很难支撑大型科技项目,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
 
    (二)退出机制不健全
 
    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资本退回的成功与否。目前我国退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证券市场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不长,配套机制不完善,主板市场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二板市场仍在酝酿之中,无法解决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二是,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产权评估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企业尚未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不能自由地转换产权,成为风险投资运行中的障碍。
 
    (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
 
    《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公司法》尚在制定中。过去制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专利法》等法规未考虑风险投资的运作特点,也未能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一项技术开发成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其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