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由“疯狂的大蒜”论失调的供应链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457下载290次收藏

    摘要:文章针对2009年大蒜价格疯涨的异常现象,从供应链的视角,展开具体分析与慎密论证,对应囤蒜、炒蒜等供应链相关环节失调的现象与本质,揭示了“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协调、培植等主导作用”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调控,保证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向上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疯狂;大蒜;失调;供应链;政府调控 
 
    一、引言
 
    本文开宗明义,即透过2009年蒜价疯涨的现实及其个中原因,依据所学“供应链”相关理论,分析、论证与之密不可分的农产品供应链间的失衡、失调现象及其本质,并结合实际提出“政府调控,保证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向上发展”的相应对策。
 
    如果说2009年开始见好的是股市,依然看涨的是楼市,那么,几近疯狂的当属大蒜。事实表明,自2009年春节至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大蒜,其价格一路飙升,硬是由0.8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8元/公斤以上。这与2008年春天大蒜最便宜价8分/公斤,形成了太大的反差。如此涨幅,大大超过了同期股市、楼市。媒体报道,山东省济宁市“蒜都”——”金乡县有名有姓的大蒜搬运工因屯蒜而成为百万富翁。当地民间更有顺口溜印证了大蒜市场的火爆之极——“辛苦种得十亩田,不如囤上一车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蒜价格疯涨不止呢?
 
    二、文献简述与笔者观点
 
    综合相关媒体(《经济参考报》、《齐鲁晚报》、《深圳晚报》、《燕赵都市报》)关于蒜价疯涨的专题报道,可得出大蒜价格疯涨已是不争的事实。汇总其具体现象、成因和本质及笔者观点如下:
 
    供求变化决定价格波动。毋庸置疑,大蒜此轮价格上涨且相对较长周期坚挺,的确是由市场支撑。求大于供!有数据表明,前两年,大蒜市场呈供过于求之势,价格普遍低迷,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蒜农种蒜积极性,导致2008年全国各地大蒜种植面积锐减,仅为555.5万亩,同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客观造成了今年大蒜供应量的严重不足。如是,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再从市场需方分析,因有消息称吃大蒜能有效预防肆虐全球的“甲流”,基于此,不仅国内大蒜紧俏,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哄抢大蒜,价格自然会呈几何级数放大。
 
    供少需多、供紧求渴,正是本文所及农产品供应链中供需失衡、失调的突出表现之一,如囤蒜现象。在此,笔者以供应链图示法简单分析,囤蒜就如同供应链图示中纵坐标反映的时间,即大蒜处于静止状态(囤积惜售)作为库存所耗用的没有任何价值增加却只会增加成本的纵向时间。所以说,表面上看,囤蒜者为自己创造了额外的价值,但实际上却消减供应链其他环节的功效,没有实现整个体系的效益最大化。实质上,在蒜价飙升、大蒜疯狂的背后,在整个大蒜供应链相关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失衡与失调。形象地说,就是还活跃着许多只足以让供应链失衡的推手。
 
    媒体披露,原本与大蒜从“不相往来”的温州商人、山西煤老板等纷至沓来,恨不能将所有的大蒜收入自己的囊中;那些对大蒜味“不屑一顾”的游资、热钱等“闻风而动”,恨不能把大蒜囤到最高价时才出手……这种对市场的超常敏感与把握,竟将最为传统的“蒜商”、“仓储方”、“运输方”等反衬成市场上的“小弟弟”。当真正的资本大鳄开始在“蒜市”上翻云覆雨,市场被轻易操控便成为可能,价格上涨异常也就不言而喻。
 
    此现状正是致大蒜供应链严重失衡、失调、价格疯涨的关键症结之所在。事实上,针对这一现状,一些国际金融界的权威咨询企业,专门在西方主流媒体上撰文为中国“大蒜”号脉,并断言这是中国经济迈向通胀的一个前奏。如果说支撑蒜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支持蒜价暴涨的直接原因是“甲流推动”,那么,现在刺激炒家又为继续炒高蒜价的“判断”是“通胀”。通胀意味着一切都要涨价,而作为供应链起始端的资源性产品,农产品理应率先涨价。而大蒜,就是吹响涨价号角的先行者。所以,囤蒜绝对有利可图。这不是危言耸听,恰恰是当前大蒜市场供应链失衡、失调的真实写照。
 
    2009年大蒜如此疯狂,似乎形成了蒜商、蒜农和“炒蒜人”多赢的格局,这也使得种蒜和“囤蒜”的热情及实践动机空前高涨。而实质上,从整个大蒜供应链全面、系统、辩证地看,此“多赢”并非均衡,此“动机”也并非协调。种植大蒜的农民没有得到利益,消费者被动接受大蒜“疯狂”的现实,这样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容易产生忽冷忽热的波动,势必会对农产品带来间接或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对我国今后农业生产造成一定负面效应。一是给农民传播一个脱离市场的信息,导致农民盲目种植,从而造成经济受损。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能够给生产者一定的提示,对明年的种植计划能够提前打算。然而经过“爆炒”后的市场信息就脱离了流通市场及需求市场的规律,人为地制造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容易导致市场信息不灵通的农民盲目扩大种植,对市场信息的“误判”所造成的影响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消除的,甚至会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出现大涨大跌的局面。二是农副产品“爆炒”将进一步推高农产品价格,给我国带来民生压力。尽管大蒜等不是群众餐桌上的主食,但价格飞涨所带来的群体效应不容忽视,从而导致民生成本不断推高。三是尽管我国尚未出现通货膨胀,爆炒农副产品如果带动整个农产品价格上涨,此举将成为物价上涨的“助推器”,从而推高整个价格水平,产生通胀或者通胀苗头。农民生产一般不会将粮食、蔬菜细化,而市民消费亦然。大蒜“疯狂”,有可能连带辣椒“疯癫”,也有可能带动整个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在诸如今年“甲流”特定情况下会有扩大的危险。如果“甲流”持续扩散导致百姓产生恐慌心理,一个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将带动更多产品价格齐头并进。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有媒体(《齐鲁晚报》)报道,最近,金山县金山乡金一村党支部书记周雪峰以“最有发言权”的名义叫板媒体。他的主要观点有:货物的根本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有一定的资金操作,也很正常,但是有度;2005年的大蒜由于供小于求,至2006年春节后,卖到6元/公斤,历史上有过高价,很正常。
 
    而这一切,也势必会客观地反映到相应供应链的诸环节乃至整体之上。大蒜贱卖的年景不乏其一,很多人付出了血的代价;眼下蒜价疯涨也给人以“见识”。这一切,恰恰说明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有待健全和完善,管理上有待提高和规范;需要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由“疯狂的大蒜”论失调的供应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