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农业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模型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549下载256次收藏

    摘要:农业补贴是采用导向性支出形式发挥政府对特定群体、特定区域、特定品种、特定环节的支持和补偿作用,实现政府特定目标。粮食补贴源于农业保护,也是农业保护的核心所在。直接补贴由于对粮食价格和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较小,有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粮食贸易的公平竞争,不受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而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中国经历了粮食由过剩到不足的转变过程从而引发政府对粮食种植给予关注。根据中央国务院要求2009年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种粮补贴政策尤为关键。
 
    关键词:农业补贴;种粮补贴政策;政策执行模型
 
    一、政策阐述
 
    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全面推行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前三者为种粮补贴:一是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2005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资金、各粮食主产省均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40%的资金用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二是良种补贴。将补贴作物范围扩大到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粮食作物。三是农机补贴。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换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要求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和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以及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2006年,粮食主产区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等。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55.7亿元、农机具补贴12亿元;改进补贴政策和方式,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办法,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机制。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使年农资综合直补资金额达到638亿元。
 
    现行政策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对农民发放每亩最低不少于10元的粮食直接补贴标准上,2009年各省也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2009年5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要求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对马铃薯原种生产每亩补贴100元。
 
    第二,增加良种补贴。在2008年对早稻、中稻、晚稻和小麦每亩良种补贴10元、15元、15元和10元。
 
    第三,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在2008年中央安排40亿元资金,对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补贴50%,深松机和旋耕施肥播种机补贴40%,农业机械单机补贴额上限为5万元的标准上,2009年中央安排100亿元资金,对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要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
 
    二、影响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
 
    首先,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
 
 
 
    从粮食生产方面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影响:
 
    一是增强了种粮农民的预期(见图1)。政府为了扩大粮食生产,实施了补贴,实际相当于供给曲线右移。这样,政府向国内粮食生产者保证的价格为p1,p1-p0为单位农产品生产补贴额。种粮补贴的实施使我国粮食的供给曲线s平移到s’,即生产者补贴的存在使粮食生产者在同等条件下愿意提供更多粮食。这样,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无疑将导致政府补贴额的不断增加,国内局部均衡价格(e’)下降,消费价格(p2)下降,最终消费者和生产者获益。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持续投入劳动力等,最终在达到均衡后,将出现相反趋势。因此,种粮补贴额度要控制在一定限制内。但就目前我国补贴情况看,我们正处于达到均衡前期,补贴力度有待加强。
 
    二是不断扩大的补贴相当于提高了农民的退出成本,或者说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机会收益,从而刺激了更多农民生产粮食。
 
    以种粮补贴政策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考虑到影响粮食生产的变量,一般来说可以归结为常规投入因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以及自然条件因素等。影响粮食产出量和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成本、播种面积和是否有补贴(直补和良种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农业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模型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