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共服务均等化探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47下载136次收藏

    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均等化现象,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可能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概述
 
    (一)公共服务的涵义
 
    目前学术界使用的公共服务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第一,是把公共服务分为有形的公共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两种,即有些政府产出是有形的,如道路等,称之为公共产品;而另一些产出是无形的,如教育、卫生等,则称之为公共服务。第二,是从公共品的角度,把公共品定义为“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商品。第三,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角度定义的公共服务,把所有涉及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事务都称为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应是面向公民提供的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公共事务,即从公共品理论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定义的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既具有经济学属性的“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又具有“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事务”特征。另外,我们把公民最迫切需要的、关系公民基本生活的、国家可以统一供给的这一类公共服务称之为基本公共服务。
 
    (二)对“均等化”的理解
 
    “均等化”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平均化、平等化,是公平正义的一种体现。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很多,不同的理论所持的平等观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自由主义者强调自由至上,认为如果人们享有的权利正义,交换过程自由,人们行使权利的结果就是正义的,而不管那结果是多么糟糕。功利主义遵循从个体效用视角看待价值的分析思路,强调依据效用后果来评价平等状况。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正义理论,罗尔斯理论对平等的主张主要通过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以及对“基本善”的阐述得以体现。罗尔斯第一正义原则即自由平等原则,第二正义原则即机会平等和差别原则。罗尔斯关注的重点是“使最不利者获得最大利益”,而利益则是以“基本善”的多寡来判定。所谓的“基本善”就是“每个有理性的人想要的东西”,包括“基本权力、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社会基础”。这些理论都对特定的“基本平等”
 
    诉求有明确的选择,而这又是以特定的核心变量为标准的。
 
    从我国的特定国情、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来看,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到那时人们都各取所需,可以说是“绝对”的“均等化”。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均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对于均等的内涵及判断标准,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基本上是认为要达到机会均等或者结果均等。同时,学者们多从公共财政均等化和公共服务水平来建立均等的标准。笔者认为“均等化”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要追求人们心理状态上的一种大体平等。如果从技术层面说的均等,多是指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同等化,这在目前是很难达到的,即使数量和质量都大体相当,人们主观上的感受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均等化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人们主观上的不平等的观念,减少社会矛盾,维持社会和谐,然后逐步发展经济,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水平的均等化而努力。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阐释
 
    在众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观点中,笔者较赞同贾康的观点,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过程,成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状态表现为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当前我国应首先将工作重点定位于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兼及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那些“最不利者”,消除他们的不公平感,尽量缩小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差距。同时,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实行全国统一的模式,因为各地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保证各地、各类人群都有基本相同的获取公共服务的能力。有了这些公共服务,“最不利者”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跳出“不利者”队伍的机会和可能。
 
    二、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分析
 
    我国近年来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公共服务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公共服务均等化探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